“我們希望,通過‘判官’之口,頒布一道,來自‘鬼王’的詔書。”
“這道詔書,不是什麼‘勾魂符’,也不是什麼‘鎮邪令’。”
“它是一份,倡導‘敬畏生命,遵守秩序’的倡議書。它是一份,呼籲人們‘珍愛自然,保護環境’的宣言。它更是一份,激勵人們‘傳承文化,共創美好’的號召!”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極具儀式感和文化內涵的方式,讓這些正能量的理念,深入人心,引發全民共鳴!”
吳邊說完,會議室裡,再次陷入了沉寂。
但這一次的沉寂,與之前的壓抑不同。
王主任推了推眼鏡,他看著ppt上的畫麵,又看了看吳邊,眼神裡,充滿了複雜。
他不得不承認,吳邊的這個方案,確實超出了他的預料。
他原本以為,吳邊會拿出一些“擦邊球”的解釋,或者一些“流量至上”的理由。
但他沒有想到,吳邊竟然能將這些看似“怪誕”的元素,解讀得如此“雅正”,如此“正能量”。
他所構想的“鬼王”,並非妖魔,而是秩序的守護者。
他所構想的“百鬼”,並非邪祟,而是善惡的見證者。
他所構想的“判官”,並非勾魂,而是道德的倡導者。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戲說”了。
這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創新性轉化。
他甚至覺得,吳邊所描繪的這個“鬼王”,比他平時所推崇的那些“高雅藝術”,更具生命力,更具感染力,也更具傳播價值。
“吳邊同誌……”王主任緩緩開口,語氣裡,少了一絲嚴厲。
“你這個方案,確實……很有新意。”
“但是概念再好,也要看如何落地。”
王主任話鋒一轉,再次將問題,引向了實際操作。
“你如何確保,在實際操作中,這些‘鬼王’、‘百鬼’、‘判官’,不會被誤讀?不會被一些彆有用心的人,利用來宣揚真正的封建迷信?”
“你又如何確保,你們的‘倡議書’、‘宣言’、‘號召’,能真正地被大眾所接受所理解?”
“這其中,一旦出現任何偏差,所造成的社會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
王主任的這番話,再次將眾人拉回了現實。
理論再好,落地才是關鍵。
吳邊點了點頭,他知道,王主任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
“王副廳長,您說的對。再好的理念,也需要嚴謹的執行。”
吳邊示意葉西,將ppt翻到下一頁。
畫麵上,出現了三個關鍵詞:儀式感、參與感、體驗感
“我們認為,要確保活動的‘雅正’,並讓正能量深入人心,關鍵在於這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