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虎帶來的消息,像一片陰雲,短暫地遮蔽了青嵐縣上空的陽光。不明身份的探馬在邊境窺探,目標直指土豆和水泥,這絕非好兆頭。沈逸深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青嵐縣的變革,終究引起了外界的注意。
然而,內部的問題也同樣迫在眉睫。隨著水泥路主乾道的竣工和土豆的大規模推廣,縣衙的財政壓力與日俱增。與客滿樓的合作收益雖穩定,但麵對修路、推廣土豆、維持蒙學堂、支付巡檢司餉銀以及即將開始的大規模墾荒等多項開支,依舊顯得捉襟見肘。
開源節流,勢在必行。沈逸將目光投向了青嵐縣長久以來被忽略,或者說被王朗等人刻意把持的另一項重要資源——山林與礦產。
這一日,他將柳書瑤和暫代工房主事的陳書吏叫到書房,攤開了那張係統兌換的《基礎礦物識彆圖譜》。
“書瑤,陳書吏,你們看。”沈逸指著圖譜上幾種常見的礦物圖樣和解說,“我縣多山,除卻林木資源,地下或許也埋藏著寶藏。比如這‘石炭’煤),可用於冶煉、燒製水泥,甚至冬日取暖,其效能遠勝木柴。還有這‘鐵礦’,乃是打造兵器、農具之根本。”
柳書瑤眼眸一亮,她立刻意識到了其中的巨大價值:“夫君的意思是,組織人手,勘探礦藏?”
“正是。”沈逸點頭,“此事需秘密進行,初期不宜大張旗鼓。陳書吏,你從工房挑選幾名絕對可靠、且對山地熟悉的工匠,由書瑤提供資金支持,以小規模勘察林木、測繪地形為掩護,暗中按此圖譜尋找礦脈線索。一旦有所發現,立刻回報,不得聲張。”
“下官明白!”陳書吏鄭重點頭,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又重了幾分,卻也充滿了乾勁兒。
柳書瑤更是躍躍欲試,商業嗅覺敏銳的她,仿佛已經看到了煤礦和鐵礦帶來的滾滾財源。“夫君放心,資金和物資調配,我會安排妥當,確保勘探順利進行。”
安排完勘探之事,沈逸開始著手解決另一個棘手問題——流民安置與勞動力過剩。
土豆的豐收和相對安定的環境,吸引了周邊縣府不少活不下去的流民湧入青嵐縣。如何安置這些人,防止他們成為不穩定因素,同時又能將他們轉化為建設力量,是擺在沈逸麵前的難題。
他再次想到了“以工代賑”。但這一次,不僅僅是修路。
在又一次家庭晚膳後的閒聊中,沈逸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今湧入的流民漸多,若放任不管,恐生事端。若單純施粥救濟,非長久之計,也易養惰性。”沈逸放下茶杯,看向幾位夫人,“我意,推行更大規模的‘以工代賑’。”
寧清漪若有所思:“夫君是想讓他們也參與墾荒?”
“不止墾荒。”沈逸目光掃過眾人,“清漪,你主管蒙學堂,可曾發現,縣內孩童,乃至許多成年人,並無合適的嬉戲、聚集之所?書瑤,你管理賬目,可知縣衙庫房已然不足,糧食器械堆放雜亂?小蠻,你負責警戒,可覺縣城防禦尚有薄弱之處?”
他連續幾個問題,讓眾女陷入了思考。
蘇小蠻最先反應過來,眼睛一亮:“夫君是要建公園?修倉庫?加固城牆?”
“不錯!”沈逸讚許地看了她一眼,“我們可以規劃建設‘青嵐公園’,平整土地,種植樹木,挖掘池塘,為百姓提供休憩之地。擴建縣衙庫房,規範物資存儲。同時,征召流民中的青壯,加固、修繕縣城城牆,並在城外險要處,增建幾座哨卡烽燧!所有參與工程者,皆按勞付酬,或支付錢糧,或折算成未來墾荒的優先權和田畝!”
這一係列公共工程計劃,不僅能夠有效吸納流民勞動力,創造內需,還能實實在在地提升縣城的功能和防禦能力,更能進一步收攏民心,可謂一舉多得!
寧清漪眼中露出欽佩之色:“夫君此策,既解流民之困,又強縣城之基,更聚百姓之心,實乃老成謀國之舉。”
柳書瑤飛快地心算著:“如此雖前期投入巨大,但長遠來看,能穩定社會,提升效率,其價值遠超投入。且這些工程本身,如倉庫、城牆,亦是重要資產。”
芸娘溫柔笑道:“若能建個公園,夏日納涼,冬日賞雪,孩子們也有了安全玩耍的地方,確是極好的。”
楚瀟瀟和雙胞胎也紛紛點頭,覺得這個主意很棒。
【叮!製定並闡述綜合發展計劃,獲得核心成員深度認同,聲望+100!】
聲望值達到【2536】點。
說乾就乾。翌日,沈逸便召集相關人員,宣布了以“公園建設、庫房擴建、城防加固”為核心的新一輪以工代賑計劃。消息傳出,那些原本惶惶不可終日的流民頓時找到了出路,紛紛報名,熱情高漲。而本地百姓見縣衙如此有作為,對未來也更加充滿信心。
然而,改革的道路從未一帆風順。沈逸的諸多政策,尤其是清丈田畝、核查隱田,以及這大規模征調民力的舉動,不可避免地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縣城東南,一座頗為氣派的宅院內,幾名衣著光鮮的鄉紳正聚在一起,愁眉不展。為首者姓李,是青嵐縣僅次於王朗的大地主,名下田產眾多,其中不乏隱田。
“諸位,這沈縣令年輕氣盛,手段酷烈啊!王縣丞倒台才幾日?他便又要清丈田畝,又要征發民力,這分明是不給我等留活路啊!”李鄉紳拍著桌子,憤憤不平。
另一個胖鄉紳憂心忡忡:“是啊,他那水泥、土豆,雖是好東西,可這清丈田畝一旦落實,我等那些……那些田地,豈不是都要暴露?賦稅何其重也!”
“還有這以工代賑,征調那麼多青壯,誰來給我們種地?工錢還給得那般高,以後我們想雇短工,豈不是要花更多錢?”有人抱怨道。
幾人越說越覺得利益受損,對沈逸的不滿日益加深。
“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李鄉紳眼中閃過一絲陰狠,“他沈逸不是要民心嗎?我們就讓他看看,這青嵐縣,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