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後,他激動得手都抖了:“真……真的?斬敵萬餘?小王子退走了?”
“千真萬確!”張永點頭,“陛下讓老奴來傳旨,令閣老召集內閣,商議戰後封賞之事,陛下還說——隻要是辦實事、立了功的,不管文官武將,該賞便賞,絕不吝惜!”
李東陽眼眶瞬間紅了——他輔佐先帝多年,見慣蒙古犯邊的窩囊事,如今終得一場大勝,如何能不激動?
他忙擦了擦眼睛,對外喊道:“快!傳陛下的話,令內閣所有閣老,半個時辰內到值房議事!”
喊罷,他又看向張永,語氣帶幾分猶豫:“張公公,陛下之前有旨,說議事要兼顧司禮監與京營,此次商議封賞,涉及武將,是否該請司禮監隨堂太監與京營張侖總兵同來?”
張永笑著點頭:“閣老想得周到!陛下定樂見其成,老奴這就讓人去請司禮監與張總兵,保證半個時辰內到!”
李東陽心下鬆了口氣——此前陛下因“祖製”之事殺王倫、敲打內閣,他一直擔心陛下不信任內閣,如今看來,陛下隻是想讓朝堂運作更高效,並非要廢內閣。
且此次主動請司禮監與京營參與,既能符合陛下旨意,又能讓封賞之事更周全,免得武將們覺“文官偏心”,一舉兩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半個時辰後,內閣值房擠滿了人。
內閣這邊,李東陽、楊廷和等閣老皆已到齊;司禮監來了兩位隨堂太監,手中拿著“陛下關於封賞的禦筆批示”;京營總兵張侖亦著戎裝趕來,臉上帶著對捷報的興奮。
李東陽清清嗓子,拿起捷報:“諸位,大同傳來捷報,楊一清、江彬大破蒙古小王子,斬敵萬餘,此乃陛下登基後首場大勝,亦是大明幸事!”
“陛下令咱們商議封賞,旨意明確——隻要立了功,便絕不吝惜賞賜,今日咱們便好好議議,楊一清、江彬,還有大同將士們,該如何賞才合適。”
張侖第一個開口,語氣激動:“楊大人運籌帷幄,江大人衝鋒陷陣,二人皆該封爵!大同將士斬敵有功,亦當賞金銀、升官職,如此方能鼓舞士氣,令後續將士更敢打仗!”
司禮監太監亦點頭:“陛下也說,要重賞功臣,咱們需按陛下意思來,莫讓功臣寒心。”
其他閣老紛紛附和,有的說“楊一清可封太子太保”,有的說“江彬可升都督僉事”,還有的說“該撥賞銀五萬兩給大同將士”,氣氛熱烈非常。
李東陽暗自點頭——看來此次封賞,應能順利議成,不會出岔子。
就在這時,一直沒說話的東閣大學士楊廷和突然開口,語氣帶幾分冷淡:“諸位,依我之見,封賞之事,該分輕重。”
眾人皆看向他,楊廷和繼續道:“楊一清身為文官,卻能指揮軍隊大破蒙古,此乃難得才乾,當賞,封爵、升官皆無不可;可江彬與那些將士,本就是軍人,打仗是天經地義的本分,斬敵不過是儘了職責,何必額外重賞?”
“至於大同普通將士,給些糧食便夠,賞銀、升官便不必了——不然人人皆想著靠打仗邀功,朝堂豈不亂了?”
這話一出,值房內瞬間安靜下來。
張侖的臉瞬間沉下:“楊大人此言何意?將士們在前線拚命,斬敵萬餘,難道隻值一口糧食?若按此說,往後誰還願為大明打仗?”
司禮監太監亦皺眉:“楊大人,陛下說了要重賞功臣,您這話,怕是不合陛下意思。”
楊廷和卻梗著脖子,語氣更硬:“我隻是按祖製與情理說話,軍人打仗本就是本分,額外重賞,確實不妥,就算陛下有旨,咱們做臣子的,也當提醒陛下,莫壞了規矩。”
李東陽看著劍拔弩張的場麵,心下“咯噔”一聲——他最擔心的事,終是發生了,楊廷和這是要與陛下旨意對著乾啊!
值房內氣氛瞬間降至冰點,張侖怒視楊廷和,差點拍桌,司禮監太監亦臉色不好,其他閣老則麵麵相覷,無人敢言。
楊廷和卻絲毫不覺有錯,反而挺直腰杆,仿佛自己才是“堅守規矩”的忠臣。
李東陽深吸一口氣,知此刻不能鬨僵,隻能硬著頭皮開口:“楊大人的意見,咱們記下,不過陛下的旨意是‘重賞功臣’,咱們還是先按陛下意思,擬定封賞清單,再將楊大人的意見附後,一並呈給陛下,由陛下定奪,如何?”
此話算是給雙方找台階,張侖冷哼一聲,未再言語,司禮監太監亦點頭,楊廷和雖不情願,卻也未再反駁——畢竟陛下的旨意,他不敢公然違抗。
值房內氣氛雖無之前熱烈,卻也暫時平靜下來。
李東陽拿起筆,開始記錄眾人意見,心下卻暗歎——此次封賞,怕沒那麼容易順利通過,楊廷和的意見,不知陛下會如何看。
此刻坤寧宮暖閣中,朱厚照仍在看捷報,滿心期待著內閣的封賞清單。
他不知,內閣值房內,已因楊廷和一句話,鬨起不小風波,一場關於“軍人是否該重賞”的爭論,才剛剛開始。
喜歡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請大家收藏:()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