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璋自處理清苑縣宅基地案後,刑部生活愈發充實。
每日天未亮,他便往檔案庫翻閱舊案卷宗。
從鄰裡鬥毆到商戶糾紛,但凡有爭議的案子,皆一一梳理。
遇不解之處,便向劉叔等老吏請教,韓邦亦不時將他喚至書房,指點“條文之外的情理”。
不過半月,陳璋已獨立審斷四起小案。
每案皆判得有理有據,原告被告皆服,連刑部老主事都笑言:“陳主事進步之快,勝過我等當年三倍,再過半年,怕是要接大案了。”
陳璋不敢驕躁,隻將誇獎記於心間,轉而又埋首案卷。
他深知,這份進步不僅因老吏指點,更因陛下與韓尚書的信任,斷不能辜負。
這日清晨,陳璋剛在值房鋪開新案卷,便聞外間急促腳步聲。
緊接著,小太監尖細的嗓音傳來:“陛下有旨!韓尚書速到坤寧宮暖閣議事!”
他探頭望去,見刑部大堂中央立著個小太監,手中高舉明黃聖旨。
韓邦已快步從後堂走出,躬身接旨:“臣遵旨!”
陳璋心生疑惑:“陛下突召韓尚書,莫非出了大事?”
他收回目光,卻無心思看案卷,隻覺心頭七上八下。
直至半個時辰後,韓邦從宮中返回,臉上帶笑,他才鬆了口氣。
“韓尚書,陛下召您,可是有好消息?”陳璋忍不住問。
韓邦笑著點頭:“是天大的好消息!大同傳來捷報,楊一清與江彬大破蒙古小王子主力,斬敵萬餘,小王子已退走,大同安穩了!”
陳璋眼睛一亮:“蒙古小王子屢犯邊關,先帝在位時便令人頭疼,如今大破其主力,確是天大的喜事!”
此刻坤寧宮暖閣中,朱厚照正執捷報,笑得合不攏嘴。
捷報墨跡未乾,上書:“八月廿三,臣楊一清、江彬於大同城外三十裡設伏,誘敵深入,大破蒙古騎兵,斬敵一萬二千餘,俘敵三千,小王子率殘部北逃,暫不敢南犯。”每字皆透振奮。
“好!好一個楊一清!好一個江彬!”朱厚照將捷報往案上一拍,起身在暖閣踱步,語氣激動,“朕便知,辦實事之人,絕不會讓朕失望!”
張永立在一旁,亦跟著笑:“陛下慧眼識珠,楊、江二位大人皆是將才,此次大破小王子,不僅解大同之危,更能震懾草原各部,可喜可賀!”
“可喜可賀!”朱厚照停下腳步,看向張永,語氣鄭重,“你速去內閣,將此捷報交與李東陽,令其召集內閣,商議戰後封賞之事。”
“你且告訴他,朕的意思——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隻要辦實事、立功勳,朕絕不吝惜賞賜,爵位、金銀、土地,該給便給,絕不讓功臣寒心!”
張永連忙躬身:“奴婢遵旨!奴婢這就去內閣,定將陛下的話原原本本傳到!”
他心下亦喜——陛下心情好,宮中氣氛自是輕鬆,且此乃陛下登基後首場大勝,傳揚出去,必能讓百姓安心、百官服氣。
張永持捷報往內閣趕,路上遇幾位官員,見他腳步匆匆、麵帶喜色,皆好奇打聽。
張永隻笑答:“大同傳捷報了!”
官員們聞此,紛紛歡呼,消息如長了翅膀,未幾便傳遍半個京城。
內閣值房內,李東陽正對著“北直隸賑災糧調配清單”發愁。
保定府糧草剛補,順天府又報“流民增多,糧不足”,他正琢磨是否要向陛下請旨,再從江南調糧。
忽見張永興衝衝闖入:“李閣老!大喜!天大的大喜!”
張永舉起手中捷報,聲音發顫:“大同傳捷報了!楊一清、江彬大破蒙古小王子,斬敵萬餘,小王子退走了!”
李東陽手中筆“啪”地掉在紙上,墨水暈開大片,他卻顧不上擦,忙起身搶過捷報,快速讀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