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值房裡,韓邦端著茶杯,慢悠悠地看著底下的官員,嘴角帶著一絲老謀深算的笑容。
“諸位,陛下要修訂《問刑條例》,你們覺得是壞事還是好事?”
幾個老郎中互相看了看。
一個試探著說:“韓尚書,這條例是先帝定的,改了怕是落個‘不孝’的名聲吧?”
韓邦嗤笑一聲,放下茶杯。
“不孝?要是貪官不除,邊軍嘩變,百姓造反,大明都沒了,還談什麼孝不孝?”
“再說了,你們動動腦子——舊條例把文官貪腐的量刑壓得太低,咱們刑部想嚴懲都沒依據,隻能看著貪官逍遙法外,這叫‘有權難用’。”
“要是改了條例,咱們刑部就能按《大明律》從嚴處置貪腐,手裡的權力更大了,辦案也不用束手束腳,這對咱們刑部來說,是天大的好事,有好處沒壞處!”
這話一出,官員們眼睛都亮了。
一個主事連忙道:“尚書說得對!以前辦貪腐案,明明證據確鑿,卻因為條例隻能輕罰,咱們心裡都憋屈!改了條例,咱們就能挺直腰杆辦案了!”
“就是!這不僅是支持陛下,更是為咱們自己謀便利!”
其他官員紛紛附和,之前的猶豫瞬間煙消雲散。
這時,陳璋站了出來,聲音洪亮。
“韓尚書說得太對了!我是陛下親自提拔的,最清楚陛下整頓吏治的決心!改條例既能嚴懲貪官,又能給刑部擴權,我一萬個讚成!”
“誰要是反對,就是和陛下作對,和咱們刑部的利益作對!”
他是朱厚照登基後破格提拔的年輕官員,向來對皇帝忠心耿耿,這番話更是說到了官員們的心坎裡。
支持改條例,既順了皇帝的意,又能給自己部門謀好處,何樂而不為?
就在官員們紛紛表示同意時,小吏進來稟報。
“韓尚書,內閣楊次輔、王閣老到了!”
韓邦笑著起身。
“說曹操曹操到,快請!”
他心裡清楚,楊一清和王恕肯定是來推動聯名上書的,而刑部早就統一了意見,正好省了功夫。
楊一清和王恕走進值房,看到官員們臉上的笑容,就知道事情成了大半。
楊一清笑著問:“韓尚書,看這架勢,刑部是同意支持陛下修法了?”
韓邦拱手道:“二位閣老放心!我已經跟同僚們說清楚了,改條例對刑部百利而無一害,大家都舉雙手讚成,正準備擬寫聯名奏疏呢!”
王恕好奇地問:“哦?韓尚書是怎麼說服大家的?畢竟條例是先帝定的,總有顧慮吧?”
韓邦把自己的“利益論”複述了一遍,笑著說:“當官的誰不想手裡權力大些?舊條例捆住了咱們的手腳,改了條例,咱們能辦實事,還能擴權,傻子才反對!”
楊一清和王恕恍然大悟,紛紛點頭。
“還是韓尚書有辦法!從部門利益入手,比講大道理管用多了!”
楊一清頓了頓,還是補充道:“不過有句話還是得跟大家說清楚——陛下對文官的耐心有限,要是有人表麵同意,背後搞小動作,一旦被查出來,可就不是‘反對修法’那麼簡單了。”
“東廠和錦衣衛手裡都有各位的‘案底’,小錯不追究,但要是敢和陛下對著乾,舊賬新賬一起算,到時候誰也保不住你們。”
這話一出,幾個還在微微猶豫的老郎中瞬間挺直了腰板,連忙道:“楊閣老放心!我們是真心支持修法,絕不敢背後搞鬼!”
他們怕的不是“擴權”不夠,而是怕被翻舊賬,現在楊一清把話說透,徹底斷了他們的僥幸心理。
韓邦拍了拍手。
“好了!既然大家都真心同意,咱們現在就分工——陳璋,你年輕筆快,負責起草奏疏;其他幾位郎中,收集各部貪腐的案例,附在奏疏後麵,證明改條例的必要性;我來把關簽字,爭取下午就遞到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