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懷揣著考成法細則,腳步急促地趕回內閣衙門。
他深知這份細則意義非凡,關乎著朝堂後續諸多事務的走向。
容不得絲毫耽擱。
此刻,內閣衙門內,楊一清正帶領著幾位內閣學士,埋頭於新政文書的整理工作。
他們神情專注,手中的筆在紙上不停書寫。
桌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文書,一片繁忙景象。
這堆積如山的文書,不僅是新政推進的見證。
更承載著內閣學士們為朝廷事務付出的心血。
李東陽剛踏入內閣衙門,楊一清便敏銳地察覺到了他的到來。
他趕忙放下手中的活計,迅速起身迎上前去。
楊一清眼中滿是關切,急切地問道:“首輔,陛下那邊對劉宇的處置定了?”
“考成法的事,陛下可有明確說法?”
這關切的話語,既透露出對劉宇事件後續處理的關注,也反映出對考成法這一重要事務的重視。
眾人的目光瞬間被吸引,齊刷刷地聚焦在李東陽懷裡的宣紙卷上。
他們心裡都十分清楚,這份考成法細則,意義重大。
它關乎都察院未來的走向,甚至可能對整個朝堂的風氣產生深遠影響。
如此重要的文件,容不得半點馬虎,每一個條款都可能引發朝堂的重大變革。
李東陽神色沉穩,將考成法細則鄭重地放在案上,隨後緩緩展開。
他手指著“每季度民生督查十件、吏治彈劾五件”的條款,聲音清晰而有力:“陛下已判劉宇全家發配哈密衛。”
“至於這考成法,陛下讓咱們先研討,明天再回稟意見。”
這一決定,既是對劉宇罪行的懲處,也為考成法的研討推進給出了明確指示。
眾人圍攏過來,目光緊緊盯著案上的細則,心中思緒萬千。
考成法的推行,意味著朝堂將迎來新的變革,各部門的工作方式和考核標準都將發生巨大變化。
他們深知,這一變革將帶來機遇與挑戰,如何在變革中適應並發揮作用,是他們此刻思考的重點。
楊一清俯身細看,手指在“內閣與錦衣衛共同核查”的字樣上停頓下來。
他微微皺眉,若有所思道:“這細則倒是具體,堵死了敷衍的漏洞。”
“隻是……這分明是陛下早就想好的框架,借都察院的事推出罷了。”
楊一清敏銳地察覺到考成法背後的深意,意識到這並非臨時起意,而是陛下早有謀劃。
旁邊的內閣學士王鏊也微微點頭,附和道:“首輔,您看‘實績不足三成降職’這一條,力度比之前的條例嚴多了。”
“陛下這是借劉宇的事,給都察院立規矩啊!”
王鏊從條款的嚴格程度,看出陛下借劉宇事件整頓都察院的意圖。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心中都門兒清。
陛下哪裡是“臨時寫的細則”,分明是早有預謀。
劉宇的“欺上瞞下”,不過是給了推行考成法的絕佳由頭。
大家都明白,劉宇事件隻是陛下推行考成法的一個契機,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政治考量。
這時,有位年輕的學士忍不住,壓低聲音道:“這考成法要是推行,以後各部門怕是都要被‘實績’綁著,咱們內閣的核查壓力也會大很多。”
“要不要……提些修改意見?”
年輕學士擔憂考成法推行帶來的壓力,提出是否修改意見的想法。
話剛說完,楊一清就堅定地搖了搖頭。
他目光嚴肅,認真道:“提什麼?”
“劉宇操控奏折、都察院積弊擺在那兒,陛下拿‘民生督查不足’說事兒,咱們怎麼反對?”
“總不能說‘都察院不用辦實事’吧?那不成了替懶政說話,傳出去要被百姓罵的!”
楊一清從現實情況出發,指出反對考成法的不合理性,強調不能為懶政辯護。
李東陽沉思片刻,拿起案上的統計條陳,輕輕放在考成法旁邊。
他神情凝重,緩緩說道:“陛下早就留了後手,弘治朝民生折才一成不到,這就是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