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要是反對,陛下一句‘難道要讓都察院繼續懟皇帝不辦事’,就能把咱們問住。”
李東陽通過分析弘治朝民生折的情況,進一步說明陛下推行考成法的充分準備和反對的艱難。
眾人看著條陳上的數字,都陷入了沉默。
確實,劉宇的事讓都察院成了“眾矢之的”。
現在反對考成法,就是站在“維護積弊”的一邊,根本沒有合理理由。
大家意識到反對考成法將麵臨的不利局麵,陷入沉思。
王鏊長歎一口氣,滿臉無奈道:“說到底,還是劉宇自己作的。”
“要是他沒逼下屬寫假折,陛下就算想推考成法,也沒這麼順理成章的由頭。”
“現在好了,證據確鑿,民心也在陛下那邊,咱們反對就是逆勢而為,不僅沒用,還可能被陛下認為是‘跟文官集團抱團’。”
王鏊將考成法推行的原因歸結於劉宇的錯誤行為,指出反對考成法的不明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東陽見眾人都想通了,便開口道:“既然沒理由反對,那咱們就一致讚同,順便提些‘細化核查流程’‘設立申訴通道’的補充意見。”
“既顯咱們的嚴謹,也給陛下留了調整的餘地。”
李東陽提出在讚同考成法的基礎上,提出補充意見,以體現內閣的嚴謹和為陛下考慮。
楊一清立刻附和:“首輔說得對!補充意見要具體,比如‘民生督查需附州縣官回執’,這樣能避免都察院做表麵功夫,陛下也會覺得咱們是真心為新政著想。”
楊一清進一步細化補充意見的內容,強調其具體性和對新政的積極作用。
眾人紛紛點頭,隨即開始熱烈討論起來。
他們你一言我一語,不斷完善補充意見,筆墨在宣紙上沙沙作響。
原本可能存在的“反對聲”,變成了“如何讓考成法更完善”的積極討論。
大家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議,共同為考成法的完善努力。
不多時,一份寫滿補充建議的文書就整理好了。
李東陽拿起文書,仔細看了一遍,滿意地點點頭:“這樣一來,既順應了陛下的意思,也儘到了咱們內閣的職責,明天回稟時,也有話說。”
李東陽對整理好的文書表示滿意,認為其達到了既順應陛下又履行內閣職責的目的。
就在這時,內閣的小吏匆匆進來稟報。
他神色匆匆,急切道:“首輔,東廠的劉公公派人來說,他們也研討完考成法了,讓小的跟您說一聲,他們那邊也沒意見,還說‘錦衣衛那邊肯定也讚同’。”
小吏帶來的消息,進一步表明廠衛對考成法的態度,為考成法的推行增添了助力。
李東陽和楊一清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了然。
果然,廠衛那邊跟陛下一條心,連研討都是“秒過”,看來這考成法,推行已是定局。
他們通過小吏的消息,確認了考成法推行的必然性。
楊一清笑著道:“看來不僅咱們內閣,其他部門也都明白,現在反對考成法,就是自討沒趣。”
“明天暖閣議事,怕是除了極少數人,大家都會讚同,陛下這步棋,走得真是高。”
楊一清對陛下推行考成法的策略表示讚歎,認為陛下高瞻遠矚。
李東陽將考成法細則和補充意見疊好,小心翼翼地放進錦袋。
他神色嚴肅,認真道:“行了,今天就到這兒,大家回去再琢磨琢磨,明天回稟陛下時,彆出紕漏。”
李東陽對後續工作提出要求,確保明天回稟陛下時萬無一失。
眾人起身告辭,走出內閣衙門時,都忍不住看向坤寧宮的方向。
他們心中感慨萬千,那位年輕的帝王,看似放權讓大臣研討,實則早已把“讚同”的路鋪得明明白白,誰也沒法繞開。
大家對陛下的政治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意識到在朝堂變革中需順應局勢。
而內閣衙門外,夕陽正緩緩落下,將宮牆染成一片金色。
那金色的光芒,仿佛預示著新的變革即將到來。
這美麗的夕陽景色,與朝堂即將發生的變革相互映襯,增添了一份曆史的厚重感。
李東陽站在台階上,手裡緊緊攥著錦袋,心裡清楚:考成法的推行,隻是陛下整頓吏治的開始,接下來,怕是還有更多“新政”要落地。
他們這些大臣,隻能順著陛下的步伐,往前走,在這風雲變幻的朝堂中,尋找自己的立足之地。
李東陽對未來的朝堂局勢有著清醒的認識,明白大臣們需在變革中找準自己的位置。
喜歡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請大家收藏:()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