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實磕頭道,“弘治年間天旱,麥收不足兩石,去年陛下開常平倉,又免了苛捐,老臣的田收了三石五鬥!”
朱厚照笑了,將麥種遞給王鼎。
“把這麥種分給百姓,讓大家都種上。朕親耕是表個態,真正的好收成,還得靠你們這些老把式。”
王老實感動得老淚縱橫。
“陛下心係百姓,老臣代鄉親們謝陛下恩典!”
親耕儀式結束後,朱厚照登上觀耕台,看著王公大臣們依次象征性耕作。
英國公張升扶犁時動作嫻熟。
定國公徐光祚則略顯生疏,惹得觀耕台上的官員們輕笑。
待所有人耕作完畢,張升高聲唱喏:“賞賜!”
禮官們捧著賞賜品上前。
老農們每人得到糧米二石、農具一套。
王公大臣則各賜綢緞一匹、美酒一壇。
王老實捧著嶄新的犁頭,激動得手都在抖。
“這犁頭比老臣家的好用十倍!今年定能多耕十畝地!”
朱厚照看著台下歡天喜地的人群,對張升道:“今年的春耕大典辦得好,比往年更實在。”
張升連忙躬身。
“全賴陛下指導,臣隻是按禮製行事。”
日頭升至中天時,大典才宣告結束。
朱厚照乘輦回宮。
途經常平倉,見百姓們正排隊領糧,臉上滿是笑意,忍不住又掀開車簾看了許久。
回到坤寧宮暖閣時,炭火已重新添旺。
張永端來一碗溫熱的小米粥。
“陛下,您親耕了三推,累壞了吧?快喝點粥墊墊。”
朱厚照接過粥碗,喝了一口,暖意順著喉嚨滑進胃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粥比山珍海味還香。”
正說著,張永像是想起了什麼,連忙躬身道:“陛下,奴婢忘了稟報,禮部那邊傳來消息,新選的秀女們都進京了。”
朱厚照握著粥碗的手頓了頓,抬眼看向張永。
“哦?都到齊了?”
“都到齊了!”
張永連忙回道,“一共十位,都是民間女子,張尚書親自查驗過家世,確實乾淨本分,沒有官宦背景。現在都安置在京郊的行宮,派了宮女太監照看,隻等陛下有空,就去見見。”
朱厚照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淺淡的笑意。
“安置妥當了就好,彆委屈了她們。”
他喝了口粥,目光望向窗外,春風正吹得宮牆外的柳枝輕輕搖擺。
春耕大典已畢,外戚的案子也結了,律法正在推行,是該看看這些未來的後宮之人了。
張永見他沒有立刻吩咐見秀女,便又補充道:“張尚書說,秀女們都粗通文墨,有幾個還會種桑養蠶、打理賬目,跟以前選的官宦女不一樣。”
朱厚照點點頭,放下粥碗。
“知道了。先讓她們在行宮歇幾天,適應適應京城的氣候。等朕處理完春耕後的田畝核查,再去見她們。”
“奴婢遵旨!”
張永躬身應道,心裡暗暗記下——陛下雖沒說急著見,但語氣裡分明帶著期待,看來過不了幾日,就得安排相看秀女的事宜了。
暖閣裡的炭火劈啪作響。
朱厚照靠在龍椅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案邊。
他想起名單上那個“大興縣民女夏氏”,想起調查報告裡“懂農事、孝親敬長”的描述,心裡泛起一絲好奇。
曆史上的夏皇後溫順賢淑,這一世的她,會是怎樣的模樣?
窗外的陽光越來越暖,柳枝上已冒出嫩黃的芽尖,透著勃勃生機。
春耕的種子已播下,後宮的人選也已進京。
朱厚照知道,屬於他的大明新政,正隨著這春日的暖陽,一點點生根發芽。
張永侍立在旁,見陛下望著窗外出神,便悄悄退到一旁,不敢打擾。
他心裡清楚,接下來的日子,除了核查田畝、推行律法,相看秀女,怕是要成陛下最上心的事了。。
喜歡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請大家收藏:()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