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了頓,補充道。
“而且這九個秀女都是民間女子,懂農事、會記賬、通蠶桑,各有本事。讓她們在後宮裡互相學習,說不定還能琢磨出些幫百姓的法子,總比那些隻會爭風吃醋的官宦女強。”
張太後聽完,忍不住點頭稱讚。
“你考慮得比哀家周全。這樣既公平,又能讓她們各展所長,後宮也能清淨些。哀家看行,就按你說的安排。”
母子倆又接著商議起大婚的細節。
張太後細細叮囑。
“納采的正使得選個有威望的,英國公張懋就不錯,他是靖難功臣之後,身份尊貴。”
“聘禮裡的綢緞,得用江南最好的雲錦,讓夏家知道皇家的重視。”
“還有親迎那天的儀仗,得按最高規格來,不能讓百姓覺得你虧待了皇後。”
朱厚照一一應下。
“兒臣都記下了,回頭就讓禮部擬個詳細的章程,給母後過目。”
不知不覺,窗外的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宮燈一盞盞亮起,映得暖閣裡一片溫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太後看著朱厚照,眼裡滿是欣慰。
“你現在越來越像個皇帝了,處理朝政有章法,連後宮的事也想得這麼透徹。哀家總算能放心了。”
朱厚照握住張太後的手,手背上的紋路粗糙卻溫暖。
“都是母後教得好。要是沒有母後在背後支持,兒臣也不敢這麼大刀闊斧地改。”
張太後拍了拍他的手,笑意溫柔。
“哀家老了,以後這大明的江山,還得靠你自己撐著。隻要你能讓百姓安居樂業,能守住太祖、太宗的基業,哀家就知足了。”
朱厚照點點頭,站起身。
“時候不早了,兒臣就不打擾母後歇息了。大婚的事,兒臣明天就讓禮部開始籌備,有不懂的再過來問母後。”
“去吧。”
張太後擺了擺手。
“讓張永送你,路上慢點。”
朱厚照躬身行禮,轉身走出暖閣。
張永正靠在廊柱上打盹,聽見腳步聲連忙驚醒,揉了揉眼睛。
“陛下,您聊完了?”
“嗯,聊完了。”
朱厚照的心情格外舒暢,腳步輕快。
“母後都同意了,封後的流程讓她盯著,夏家不封爵,管皇莊紡織,其他秀女都給妃位。”
張永眼睛一亮,連忙跟上。
“陛下英明!這樣既全了皇後的體麵,又避免了外戚乾政,太後娘娘也放心。”
兩人走出仁壽宮,夜色已經濃了,宮道兩旁的宮燈映著長長的影子。
朱厚照抬頭看了看天上的月亮,月光皎潔,灑在青磚地上,像鋪了層銀霜。
“張永,”
朱厚照突然開口。
“明天一早,你去禮部傳旨,讓張升趕緊籌備封後六禮,正使就定英國公張懋。”
“再去錦衣衛告訴陸炳,讓他派人去京郊皇莊看看,選幾處寬敞的院子改造成織染作坊,越快越好。”
“奴婢遵旨!”
張永連忙應道,心裡盤算著——明天一早就得把這些事辦妥,陛下定是急著讓夏姑娘早點入宮,也急著讓夏家把紡織作坊辦起來。
朱厚照點點頭,沒再說話,腳步不停往坤寧宮的方向走去。
他能想象到,夏氏聽到這個消息時的模樣,定是既驚訝又欣喜。
也能想象到,皇莊的織染作坊辦起來後,百姓能穿上更便宜的布料,皇莊的收入也能補貼軍需。
夜色裡,兩人的腳步聲漸行漸遠,宮燈的光暈在身後拉長。
朱厚照知道,回到坤寧宮後,還有一堆事等著他。
要擬旨明確夏家掌管紡織的權限,要和李東陽商議如何平衡勳貴對“外戚不封爵”的議論,還要盯著周家抄沒家產的清點進度。
但此刻,他的心裡卻格外踏實。
封後的事定了,外戚的隱患除了,連皇莊的創收都有了著落。
喜歡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請大家收藏:()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