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暖閣的晨光,剛剛漫過金磚地麵。
此時,內閣、六部的堂官們已齊刷刷站在兩側。
李東陽扶著腰間的玉帶,目光緩緩掃過身旁的韓文、張升。
他見眾人都在悄悄交換眼神,嘴角還帶著幾分疑惑。
畢竟,卯時三刻剛到,陛下卻還沒來,誰都猜不透這議事的由頭。
“回首輔,您說陛下這是要議什麼?”
戶部尚書韓文湊到李東陽身邊,聲音壓得極低。
“不會是為了皇莊那幾個老頑固吧?昨天陛下發了那麼大的火。”
李東陽撚著胡須,眉頭微微蹙起。
“不好說。昨天傳旨時沒提緣由,說不定是為了歐陽鐸江西清丈的事,也可能……是為了商稅。”
禮部尚書張升也插了話。
“依老夫看,說不定是要議封後的後續典禮,畢竟封後大典剛過,還有些細節沒敲定。”
京營總兵江彬性子急,忍不住哼了一聲。
“管他議什麼,隻要不是讓京營裁軍,怎麼著都行。”
司禮監掌印蕭敬則揣著明白裝糊塗,枯瘦的手指撚著拂塵。
“咱家隻知道陛下的心思深,等會兒陛下說什麼,咱們聽著就是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暖閣裡的議論聲像煮開水似的。
直到殿外傳來張永的唱喏聲:“陛下駕到——”
議論聲瞬間消失。
大臣們齊刷刷轉身,對著門口躬身行禮:“臣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厚照穿著明黃常服,緩步走進暖閣。
陽光落在他身後的龍紋上,泛著淡淡的金光。
他走到龍椅上坐下,抬手道:“都起來吧,賜座。”
張永連忙指揮小太監搬來錦凳。
大臣們謝恩後坐下,目光都落在朱厚照身上,等著他開口。
朱厚照卻沒直奔主題,反而端起茶杯,慢悠悠喝了一口。
“朕今天想跟諸位聊聊天,聊聊咱們大明的過往。”
“太宗爺永樂年間,派鄭和下西洋,揚我大明國威;仁宗爺、宣宗爺承繼大統,輕徭薄賦,百姓安居樂業,那時候的大明,是何等繁榮昌盛?”
大臣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陛下突然提這些舊事是什麼意思。
卻還是紛紛附和:“陛下所言極是,永樂、宣德年間,確是我大明盛世。”
朱厚照話鋒一轉,語氣沉了下來。
“可到了正統十四年,一場土木堡之變,五十萬大軍覆沒,英宗北狩,瓦剌兵臨北京城下,那時候的大明,差點就成了第二個南宋,甚至連南宋都不如——南宋還有江南半壁江山,咱們當時連京城都快守不住了!”
暖閣裡的氣氛瞬間凝重起來。
誰都知道,那場戰役是大明的恥辱,也是心頭的傷疤。
江彬是武將,對這段曆史最清楚,忍不住攥緊了拳頭。
“陛下說得對!當時若不是於少保挺身而出,咱們這些人,說不定早就成了瓦剌的俘虜!”
“江總兵說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