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閣裡的案卷還攤在案上。
朱厚照看著李東陽和三法司官員緊繃的臉色,沒等他們開口,先沉聲道:“朕知道你們在想什麼——永康侯是太宗爺封的世襲侯爵,第一代侯爺有靖難之功,你們怕處置重了,落個‘忘恩負義’的名聲。”
李東陽心裡一凜。
連忙躬身:“陛下明鑒,臣等並非顧忌勳貴顏麵,隻是……隻是需兼顧祖製與律法,免得讓天下人說陛下薄待功臣之後。”
“薄待?”
朱厚照冷笑一聲。
手指重重敲在案卷上的“傷人”二字。
“太宗爺給永康侯家世襲爵位,是賞第一代的功;朕今天要處置的,是他後人縱容惡奴欺壓百姓的罪!功是功,罪是罪,豈能混為一談?大明已經用世襲爵位報了他家的功,他後人犯了法,就不能再拿‘靖難功臣’當擋箭牌!”
刑部尚書韓邦連忙道:“陛下所言極是!功罪分明,乃律法之本。永康侯縱容家丁作惡,按律當削爵奪產,將其本人貶為庶民,家丁按律問斬!”
大理寺卿吳一貫也附和:“韓尚書所言符合《大明律》‘勳貴犯法與庶民同罪’之條,臣無異議!”
都察院左都禦史屠滽更是補充:“臣建議,將永康侯的罪證公示於眾,讓天下人知道,陛下執法無私,不因勳貴而廢法!”
朱厚照卻搖了搖頭。
目光掃過四人。
“按律處置是應該的,但還不夠。朕想在處置之前,搞一場‘公審’。”
“公審?”
四人異口同聲地反問,臉上滿是錯愕。
李東陽皺著眉道:“陛下,何為‘公審’?莫非是……是讓官員當著百姓的麵審案?”
“正是。”
朱厚照點頭,語氣裡帶著幾分興奮。
“朕要在紫禁城玄武門外搭一個高台,讓三法司的官員在台上審案,百姓都可以來觀審。審案的時候,不僅要宣讀永康侯的罪證,還要讓之前被欺壓的商戶出庭作證,要是還有其他被永康侯欺壓過的百姓,也可以當場申訴冤情。”
韓邦愣了一下,下意識道:“陛下,這……這豈不是像街頭耍猴戲?官員審案乃朝廷要務,豈能讓百姓圍著看?傳出去,恐失朝廷威儀啊。”
吳一貫也跟著點頭:“是啊陛下,曆來審案都是在衙門內進行,百姓不得入內,這是祖製。要是改成公審,怕是會亂了規矩。”
“亂了規矩?”
朱厚照站起身,在暖閣裡踱步。
“朕要的就是破這個規矩!你們覺得讓百姓觀審是耍猴戲,朕卻覺得,這是讓大明司法透亮的重要一步!”
他停下腳步,看著四人。
“你們想想,這些年為什麼有那麼多百姓受了冤屈不敢告?為什麼勳貴敢縱容惡奴欺壓百姓?就是因為司法藏在衙門裡,百姓看不見、摸不著,不知道官員是怎麼審案的,也不知道律法是怎麼定的,隻能任由官員和勳貴勾結,顛倒黑白!”
他拿起案上的《大明律》,翻開其中一頁。
“《大明律》開篇就寫著‘為治以教化為先,刑罰為輔’,可要是百姓連律法是什麼、官員怎麼用律法都不知道,教化又從何談起?公審就是要讓百姓親眼看到,官員是怎麼按律審案的,勳貴犯了法也一樣要受罰,這樣百姓才會信律法、守律法,才會覺得大明的天是公平的!”
四人沉默了,你看我、我看你,臉上的疑惑漸漸變成了思索。
屠滽最先反應過來,躬身道:“陛下英明!臣之前隻想著‘失威儀’,卻沒考慮到百姓對司法的信任。要是能讓百姓親眼見官員公正審案,確實能讓百姓更信律法,以後再有人想欺壓百姓,也會多幾分忌憚。”
韓邦也點頭:“陛下所言極是!之前審劉宇貪腐案時,百姓隻能聽傳言,還有人說陛下是為了抄家斂財。要是當時搞了公審,讓百姓親眼看到劉宇的罪證,就不會有這些閒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