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靠在椅背上,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案麵。
他的腦子裡還在過著官員名錄。
忽然間,一個名字猛地跳了出來——王瓊!
他猛地坐直身子,眼裡閃過一絲光亮。
他伸手從案角的一堆舊檔案裡翻找起來。
嘴裡念叨著:“王瓊……王瓊的檔案在哪?”
翻了片刻,終於找到一本封麵寫著“河南左參政王瓊”的檔案。
隻是檔案已經有些陳舊,邊角都卷了起來。
“對,就是他!”
朱厚照翻開檔案,看著上麵的履曆,嘴角漸漸勾起笑意。
王瓊,字德化,天順三年出生。
四歲就能寫楷書。
五歲被鄉裡舉為“奇童”。
八歲就通曉《尚書》。
這份天資,在大明官員裡實屬少見。
成化十六年鄉試中舉。
二十年考中進士。
第二年就授了工部屯田主事,起步就比旁人穩。
“弘治元年處理易州薪廠,六年署理都水郎中,外調治漕河三年,還編了《漕河圖誌》八卷。”
朱厚照念著檔案上的記載,眼神裡滿是讚賞。
“後來接任的人查考,毫厘不差,這勤勉乾練的性子,跟馬尚書倒有幾分像。”
他繼續往下看。
王瓊後來改任戶部陝西司郎中。
弘治十二年升山東右參政。
十四年丁憂離職。
十六年服闋起複為河南左參政。
去年弘治十八年十一月,還被翰林檢討劉瑞舉薦“求賢首務”。
十二月擢升為河南右布政使。
“現在正德元年四月,他應該還在河南任上,正好!”
朱厚照合上檔案,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王瓊懂工部、戶部的事,還治過漕河、管過地方政務,履曆豐富,又勤勉乾練。
最重要的是,他知道王瓊後來在嘉靖朝還當過兵部尚書,整頓邊軍、平定叛亂,是個實打實的能臣。
而且心性正直,絕不會像焦芳、張彩那樣依附閹黨。
“就選王瓊了!”
朱厚照一拍案,聲音裡滿是篤定。
他連忙對著門外喊:“張永!張永進來!”
不多時,張永快步走進來,躬身道:“陛下,奴婢在,您有何吩咐?”
“你立刻擬一道中旨。”
朱厚照看著張永,語氣堅定。
“就說河南右布政使王瓊,在任期間勤勉乾練,政績卓著,特擢升為吏部尚書,旨到之日,即刻進京述職。”
“另外,跟內閣說一聲,這道中旨明天讓他們走個流程,儘快發出去。”
張永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連忙應道:“奴婢遵旨!隻是……陛下,吏部尚書一職,之前不是馬尚書擔任嗎?馬尚書他……”
“馬尚書昨天已經向朕請辭了。”
朱厚照解釋道。
“他身子實在撐不住,朕已經準了。”
“這兩天朕一直在想繼任人選,想了一個下午,才定下王瓊,你放心,王瓊是個能臣,定能接好馬尚書的班。”
“陛下英明!”
張永連忙躬身,心裡暗暗佩服——陛下不僅能為百姓做主,選官用人也這麼有眼光,連河南的布政使都能留意到,看來是早就有準備。
“你現在就去司禮監擬旨,彆耽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