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接過王瓊遞來的文書。
手指在紙頁上緩緩劃過。
越看,眉頭皺得越緊,指節都泛了白。
順天府的稅銀漂沒、永平府的賑災糧貪占,還有那些明明有問題卻被評為“優秀”的官員。
每一條,都像重錘砸在他心上。
他抬起頭,聲音裡帶著幾分疲憊,卻又滿是凝重。
“陛下,王尚書,此事……此事牽扯太廣了。”
“從京官到地方官,從普通吏員到勳貴舉薦的人,幾乎半個朝堂都卷在裡麵。”
“要是真要整頓,怕是會引發軒然大波啊。”
朱厚照靠在椅背上,眼神銳利地看著他。
語氣裡帶著幾分反問。
“牽扯廣,那就不做了?”
“先帝留下的吏治爛攤子,朕要是不管,再過幾年,大明的稅銀收不上來,百姓的冤屈無處訴。”
“到時候引發的就不是‘軒然大波’,是民變了!”
李東陽被問得語噎。
張了張嘴,卻沒說出話來。
他不是不想整頓,隻是在朝堂待了幾十年,見多了改革的艱難,怕稍有不慎,就會動搖國本。
“王愛卿剛到吏部,就敢把這些問題擺到朕麵前,敢做直臣。”
“朕之前斬張管事、審永康侯,敢殺人立威。”
朱厚照的目光落在李東陽身上,語氣更沉了些。
“你李東陽忝為內閣首輔,先帝托孤的重臣,你敢做什麼?”
“是敢跟朕一起破這爛攤子,還是敢看著大明一步步爛下去?”
這番話像針一樣紮在李東陽心上。
他的臉瞬間紅透,從臉頰一直紅到耳根。
他猛地站起身,雙手握拳,聲音帶著幾分激動。
“陛下此言差矣!”
“臣並非不敢!”
“臣隻是顧慮周全!”
“既然陛下敢為天下先,王尚書敢衝鋒在前,臣為何不敢?”
“臣也敢做王安石!敢為大明的吏治,拚一把!”
“好!這才是朕的股肱之臣!”
朱厚照猛地一拍案,臉上露出笑容。
“早這樣多好!”
“朕要的不是顧慮,是魄力!”
“你放心,改革出了問題,朕擔著!誰要是敢攔,朕就敢斬!”
王瓊在一旁看著,也跟著鬆了口氣,笑著道。
“有陛下和首輔在,臣定當全力以赴,把考成法推行下去!”
接下來的一個時辰,暖閣裡的氣氛徹底熱烈起來。
三人圍在案前,細摳考成法的每一個細節。
李東陽提出。
“地方官的考核,不能隻看稅銀和賑災,還得加上‘民生改善’。”
“比如開墾的荒地畝數、修建的水利工程,這樣才能避免官員隻重政績,不重百姓。”
朱厚照點頭讚同。
“說得對!”
“再加上‘百姓評議’,讓每個縣的百姓每月給縣官評一次分,分高的有獎,分低的要查,這樣官員才不敢糊弄百姓。”
王瓊補充道。
“京官的考核,得明確‘事務完成時限’。”
“比如戶部的稅銀核對,限定半個月完成,超期的就要罰。”
“還有都察院的彈劾案,不能壓著不辦,三個月內必須有結果,不然禦史也要受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