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問,語氣裡聽不出情緒,仿佛在等待著一個能讓他安心的答案。
江彬是武將,性子直率,聽聞此言,立刻接話。
“陛下,八千兵力夠應急!”
“套虜雖多,卻是分散劫掠,隻要保國公和史大人能快速趕到,先守住延綏、寧夏的要隘,等後續援軍到了,就能反推!”
張侖也點頭表示讚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局勢的清晰判斷。
“江指揮說得對!”
“臣在京營時,跟保國公操練過,他麾下的精銳戰力不弱。”
“史都禦史在大同也練過預備役,紀律嚴明,這兩人聯手,定能穩住局麵。”
杭雄和沈希儀也紛紛附和,聲音堅定而有力。
“臣等附議!”
“保國公與史都禦史是當前最合適的人選,整兵聽調,可解燃眉之急!”
朱厚照坐在龍椅上,手指輕輕敲擊案麵,那有節奏的聲響在暖閣裡回蕩,卻讓眾人的心都提了起來。
他沒立刻說話。
暖閣裡靜悄悄的,落針可聞,眾人都眼巴巴地等著陛下拍板。
畢竟調兵是大事,最終還得陛下定奪,這其中的分量,每個人心中都清楚。
過了片刻,朱厚照看向張懋,眼神中帶著詢問與期待。
“英國公,保國公和史琳的性子,你熟,他們能不能擔得起這擔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懋躬身道,神情恭敬而篤定。
“陛下放心!”
“保國公朱暉雖偶有傲氣,卻知輕重,邊軍告急,他絕不會推諉。”
“史琳是文官,卻不紙上談兵,去年年底大同遇襲,就是他帶著預備役守住了城門,兩人定能配合好。”
“還有軍報。”
王守仁補充道,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延綏、寧夏的軍報現在能一日一送,保國公和史大人到了前線,能通過軍報及時傳信,朝廷也能隨時掌握戰局,不會像以前那樣‘消息滯後’。”
這話提醒了眾人,之前沒軍報時,邊軍消息要走驛站,往往半個月才到京師。
那時候的調兵遣將總是滯後,導致不少戰機錯失。
現在有了軍報,消息當天就能到,調兵遣將也能更靈活,這無疑為應對邊關危機增添了一份保障。
江彬忍不住道,聲音中帶著興奮與期待。
“陛下,有軍報傳信,再讓保國公和史大人整兵聽調,這事兒穩了!”
“臣等願在京營待命,若是前線需要援軍,臣等立刻領兵馳援!”
杭雄、沈希儀也跟著請戰,聲音激昂而堅定。
“臣等也願待命!”
“願為陛下守國門!”
朱厚照看著眾人齊心的樣子,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那笑容中帶著欣慰與滿足。
這就是他要的局麵,君臣同心,文武協力,不像以前那樣,遇事隻會互相推諉,導致問題越積越多。
他抬手壓了壓,暖閣裡立刻安靜下來,眾人的目光都緊緊地聚焦在他身上。
眾人都看著朱厚照,眼裡滿是期待,就等陛下一句話,就能立刻傳旨給保國公和史琳,讓他們整兵備戰。
張侖忍不住往前半步,聲音帶著幾分急切,仿佛生怕錯過這關鍵的決策時刻。
“陛下,臣等已議妥,讓保國公朱暉、都禦史史琳‘整兵聽調’,馳援延綏、寧夏,您看……可行?”
這話一問,暖閣裡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朱厚照身上,連呼吸都放輕了,他們知道,陛下雖然說“不懂兵事”,但心裡自有決斷,最終的調兵旨意,還得陛下點頭才算數。
朱厚照拿起案上的急報,指尖在“延綏告急”四個字上輕輕劃過,那動作仿佛在觸摸著邊關的危機。
他沒立刻回答,隻是眼神漸漸深邃起來,仿佛在思考著更深層次的戰略布局。
眾人心裡都捏了把汗,陛下是覺得這方案有疏漏,還是有其他安排?
喜歡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請大家收藏:()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