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命京營神機營、五軍營做好備戰準備,調集糧草,整肅軍備——若江西水匪剿不滅,反而禍亂湖廣、南直隸,便是謀反,屆時京營即刻南下,踏平水寨,讓京營的兒郎們,也出去見見血!”
“欽此!”
李東陽徹底明白了。
臉上的驚愕變成了深深的敬佩。
陛下這一計,堪稱一箭三雕!
鄱陽湖的水匪,誰不知道是寧王暗中扶持的勢力?用來運輸兵器、囤積糧草,甚至劫掠百姓充作私兵。
如今讓寧王“協同”孫燧剿匪,明麵上是給了寧王“平叛”的機會,實則是逼他自斷臂膀。
要麼親手滅掉自己的水匪,失去糧草運輸線。
要麼剿匪不力,給朝廷動兵的借口,而且京營備戰的旨意,更是直接斷了寧王的後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至於讓內閣查南直隸,既清理了江南的抱團官員,又能牽製南直隸的兵力,讓他們沒法暗中支援寧王,真是算無遺策!
李東陽連忙躬身,聲音帶著由衷的讚歎。
“陛下聖明!”
“此兩道旨意,既能澄清謠言,又能遏製寧王,還能整肅吏治,老臣佩服!”
陸炳也反應過來,躬身道。
“卑職愚鈍,不及陛下萬分之一!”
“陛下此計,比直接調兵更妙,定能讓寧王束手無策!”
朱厚照淡淡一笑。
“李首輔,陸指揮,這兩道旨意,就勞煩你們二人督辦。”
“內閣南下查案,由李首輔牽頭,擬定查案章程;京營備戰和江西剿匪的監督,就交給陸炳,讓錦衣衛的暗線盯著寧王府的動靜,若有異動,立刻稟報。”
“王懷恩的案子,就按你們擬定的處置意見執行,明日午時,在午門處斬,昭告天下,以儆效尤。”
“臣卑職)遵旨!”兩人齊聲應道,躬身退出暖閣。
暖閣裡隻剩下朱厚照和張永。
張永收起筆墨,忍不住上前問道。
“皇爺,南直隸就算有佞臣,也不至於讓內閣所有成員都撒出去吧?”
“閣臣們年紀都大了,南下查案辛苦不說,萬一有個閃失……”
朱厚照端起桌上的涼茶,喝了一口,眼神裡帶著深意。
“大伴兒,你忘了穀大用死前,供出的那樁事了?”
張永一愣,隨即反應過來。
之前禦馬監太監穀大用貪汙受賄,私通藩王,臨死前供出,內閣裡有他的同黨,隻是他也不知道名字罷了。
“皇爺是想……借著查南直隸的機會,找出內閣裡的內奸?”
“聰明。”朱厚照放下茶杯,指尖劃過禦案上的內閣成員名單。
“內閣成員十二人,有六人是江南籍,與徐溥走得極近,穀大用的同黨,十有八九就在其中。”
“讓他們去查南直隸,誰要是敷衍了事,查不出任何問題,就說明他心裡有鬼——畢竟南直隸的貪腐問題,明眼人都能看出幾分,怎麼可能查不到?”
“誰要是查得太‘用力’,想借機會排除異己,也能看出他的野心。”
張永點點頭,又問。
“那皇爺說‘給年輕人放權’,又是何意?”
“閣臣們都是三朝元老,根基深厚,可不是輕易能動的。”
朱厚照笑了笑,拿起一份奏折,上麵是新科進士的名單,標注著“張居正、高拱”等名字。
“閣臣們老了,思想固化,總想著守舊,推行考成法、整頓漕運,處處受阻。”
“這次讓他們南下查案,若是查得好,留用;若是查不好,降職的降職,致仕的致仕,正好空出幾個位置,讓張居正這些新科進士上來曆練曆練。”
“年輕人有衝勁,懂變通,能推行朕的新政,而且他們根基淺,不會像老臣那樣抱團……”
朱厚照說到這裡,故意停住。
拿起案上那份記錄著內閣成員過往言論的冊子。
上麵有徐溥反對考成法的奏疏摘抄,有李東陽的折中建議,還有其他閣臣的附和之詞。
他指尖輕輕劃過紙頁。
眼神越來越亮。
仿佛已經看到了新老交替、新政推行的景象。
朱厚照將一張張官員說的話看過去。
每一個字都在印證他的判斷,也在勾勒著下一步的布局。
清理內閣內奸,扶持年輕官員,捆住寧王手腳,這盤棋,才剛剛開始!
喜歡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請大家收藏:()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