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星火燎原勢已成
冬日的陽光,懶洋洋地灑在南京城頭,雖無多少暖意,卻驅散了幾分濕冷。與北方戰雲密布、四川血雨腥風相比,此時的南京,竟顯露出幾分難得的平靜與生機。
朱慈烺站在宮城高處,俯瞰著這座正在慢慢恢複元氣的城市。街道上行人車馬絡繹不絕,市井叫賣聲此起彼伏,秦淮河上畫舫穿梭,雖不及鼎盛時期,卻也透著一股劫後餘生的活力。
短短大半年時間,從崇禎殉國、北京淪喪的絕望低穀,到如今擁兵自重、穩住江南半壁,甚至開始反向施加影響力,這其中的艱難與風險,唯有他自己深知。
“陛下,各地奏報已整理完畢。”韓讚周的聲音在身後響起,打斷了朱慈烺的思緒。
回到武英殿,朱慈烺開始批閱奏章。
首先是來自江北黃得功的軍報。得益於揚州防線的鞏固和水師的協防,多鐸雖不斷騷擾,但始終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黃得功在奏報中特彆提到,新式火炮在防守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清軍對揚州城防頗為忌憚。同時,他也報告,根據哨探和抓獲的細作供述,清軍確實在加緊策反江南人士,尤其是對蘇鬆地區的某些士紳,許以高官厚祿。
朱慈烺批閱:嘉獎黃得功及江北將士,著兵部、戶部繼續優先保障揚州軍需。對清軍策反之事,已令東廠嚴密監控,著黃得功亦需加強內部稽查,嚴防滲透。
其次是秦良玉從安慶送來的奏報。李自成舊部“忠貞營”的整編進展順利,朝廷委派的軍官已基本到位,士卒也在適應新的編製和紀律。秦良玉建議,待整訓初步完成,可調部分兵力北上,協防廬州、安慶一線,減輕黃得功壓力,並伺機收複部分江北州縣。同時,她也提及,湖廣何騰蛟、江西袁繼鹹雖表麵恭順,接旨後也派兵接管了部分城池,但動作遲緩,對朝廷要求的協助清剿左良玉殘部、籌措糧餉等事,則多有推諉。
朱慈烺批閱:準秦良玉所奏,忠貞營整訓完畢後,可酌情北調。對何、袁二人,暫且維持現狀,以安撫為主,但需密令秦良玉暗中戒備,並繼續通過清田等政策,逐步滲透、掌控兩省實際權力。
接著是宋應星從格物院送來的喜報。“弘光二式”燧發槍月產量已突破四百支,“弘光三式”長管炮也穩定在月產二十門。更可喜的是,對燧發機括的改進取得了突破,可靠性大幅提升。同時,針對陛下提出的“手持噴銃”震天雷)後坐力過大問題,工匠們正在嘗試加裝更結實的槍托和緩衝機構。此外,利用水力驅動的鏜床、鍛錘等機械也已開始試用,有望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和加工精度。
朱慈烺大為欣慰,批示:重賞宋應星及有功工匠,格物院所需一切資源,優先保障。著其繼續改進工藝,研發新式火器,尤其要注重火炮的輕量化和野戰機動性。
最後,是一份來自海上的密報,由張煌言通過特殊渠道送回。密報中稱,靖海營已成功對遼東旅順口發動了一次奇襲,雖未能占領港口,但焚毀清軍大小戰船七艘,破壞碼頭設施若乾,清軍水師震動,沿海防禦再度收緊。靖海營傷亡百餘人,目前已轉移至安全海域休整。
朱慈烺拍案叫好!張煌言果然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此舉雖風險巨大,但戰略意義非凡,必然牽製了清軍大量精力。
他立刻批示:擢升張煌言為浙江巡撫兼理海防軍務,授靖海將軍銜,全權負責東南沿海抗清事宜。對其麾下將士,論功行賞,優加撫恤。並令工部、軍器局,加緊為靖海營打造專用艦炮和補給船隻。
放下朱筆,朱慈烺長身而起,走到巨大的輿圖前。地圖上,代表南明控製區的色彩,已從最初僅限於南京周邊的狹小區域,逐漸向外擴展,覆蓋了江南大部、皖南、並試圖向江北、湖廣滲透。海上,靖海營的活動範圍更是延伸到了遼東。
西線平定,李自成歸附;東線穩固,水陸聯防;海上利劍,初露鋒芒;內部新政,雖遇阻力,卻在艱難推進;格物院的技術革新,日新月異……
星火,已然燎原。
儘管前路依然漫長——江北清軍主力未損,多爾袞絕不會甘心失敗;江南士紳的暗流仍在湧動;西南張獻忠暴政未除;何騰蛟、袁繼鹹等鎮撫仍需整合;國力民生,更是百廢待興……
但希望的曙光,已經真切地照進了現實。他,朱慈烺,這個來自後世的靈魂,正憑借其超越時代的眼光、鐵腕的手段和不容動搖的決心,帶領著這個垂死的帝國,在絕境中,硬生生殺出了一條血路,開創出了一個與原有曆史軌跡截然不同的全新局麵。
“明年……”朱慈烺的手指劃過輿圖上的江北、中原,眼中燃燒著野心的火焰,“該考慮,如何將戰火,重新引向北方了。”
凜冬將至,但蟄伏於江南的力量,正在積蓄著來年反擊的驚雷。
喜歡日曜南明請大家收藏:()日曜南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