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森接到韓讚周的警報,心中凜然,卻並未慌亂。他深知奇襲的效果已然達成,此刻最重要的不是貪圖擴大戰果,而是如何在清軍主力合圍之前,安全地將部隊和戰利品撤走,並儘可能地帶走願意追隨的遼民。
“傳令!各部加快動作,兩個時辰後,全軍登船,撤離金州!”鄭森果斷下令,“將我們攜帶的《大明弘光皇帝告遼民書》大量散發!告訴願意跟我們走的百姓,朝廷水師接他們回家!”
命令下達,明軍加快了破壞和搜羅的步伐。值得慶幸的是,鄭森派出的偵察分隊帶來了一個意外之喜:他們在金州以北的山區,聯係上了一支約百餘人的抗清義軍,其首領曾是明朝東江鎮舊部。這支義軍對遼東地形、民情頗為熟悉,並且表示願意為朝廷效力,跟隨南撤。
更讓鄭森驚喜的是,這支義軍提供了一個關鍵情報:旅順口清軍防守相對空虛,且港口條件優於金州,若能快速奪取,更利於大軍登船撤離,也能給追兵製造更大的混亂。
機不可失!鄭森立刻調整計劃,留下部分兵力在金州繼續製造混亂、接應百姓,自己親率“飛霆”號等精銳戰艦和大部分陸戰隊,在這支義軍向導的帶領下,直撲旅順口!
此時的旅順清軍,已得知金州遇襲的消息,正驚慌失措,加強戒備。但他們萬萬沒想到,明軍的動作如此之快!鄭森艦隊利用海岸線複雜地貌的掩護,突然出現在旅順口外,又是一陣猛烈的炮火急襲,打得守軍暈頭轉向。隨後,登陸部隊在義軍向導的指引下,從清軍防守薄弱處一舉登陸,裡應外合,經過短暫而激烈的戰鬥,竟成功占領了旅順口!
奪取旅順,意義重大。這不僅是一個更優良的撤退港口,更象征著明軍時隔多年後,再次在這片戰略要地升起了大明旗幟!鄭森毫不耽擱,立刻組織部隊將金州方向撤下來的兵力、物資以及願意跟隨南遷的近千名遼民,迅速轉運上船。
當多爾袞派出的前鋒,一支兩千人的蒙古八旗騎兵,氣喘籲籲地趕到金州時,看到的隻是一片廢墟和仍在冒煙的殘骸,明軍主力早已揚帆遠去。而當他們追至旅順,更是隻能望洋興歎,看著海麵上那支漸行漸遠的龐大艦隊,徒呼奈何。
“驚蟄”行動,至此落下帷幕。明軍以極小的代價,成功突襲遼東,焚毀金州、旅順大量清軍設施物資,陣斬清軍守備官兵數百,攜獲部分船隻軍械,並成功接應上千遼民南歸,更在政治上沉重打擊了清廷的威信,宣告了南明不僅有能力防守,更有能力將戰火燒到敵人的後方!
消息傳回南京,舉城再次歡騰!朱慈烺聞訊,龍顏大悅,儘管他知道這隻是戰略上的一個插曲,無法立刻改變整體態勢,但其帶來的士氣提升和政治影響是無可估量的。他立刻下旨,重賞張煌言、鄭森及所有參戰將士,並將接回的遼民妥善安置,以示朝廷對北方遺民的關懷。
就在海上驚雷炸響的同時,另一條暗線也傳來了決定性的消息。經過東廠暗探數月如履薄冰的努力,以及那位發展的眼線巧妙安排,終於與芒碭山“小白龍”部的核心人物——一位原京營老哨官接上了頭。在確認了對方身份和來意隱去了皇帝和東廠,隻說是北京舊臣派來尋找皇子)後,那位老哨官老淚縱橫,終於吐露實情:他們的首領,正是永王朱慈炤!
原來,北京城破當日,混亂中,朱慈炤在一些忠心的太監和侍衛保護下,僥幸逃出京城,一路顛沛流離,輾轉逃入河南。為了生存和躲避追捕,他們不得已落草芒碭山,但朱慈炤始終牢記身份,嚴令部眾不得騷擾百姓,隻打擊投靠清廷的豪強,因此在亂世中不僅存活下來,還贏得了一定聲望。
東廠暗探立刻將這一確鑿消息,以最高機密等級飛報南京。朱慈烺接到密報,激動得險些失態!弟弟果然還活著!而且似乎在逆境中成長為了一個頗有擔當的少年!
“好!好!好!”朱慈烺連說三個好字,眼中閃爍著淚光與決斷,“立刻製定萬全計劃,不惜一切代價,確保永王絕對安全,將其秘密接回南京!韓大伴,此事由你親自督辦,若成功,你便是大明第一功臣!”
一條來自北方的巨龍,即將結束潛淵之苦,歸入大海。而南明的中樞,也將迎來一位血統尊貴的親王,這無疑將進一步鞏固朱慈烺的法統地位,凝聚人心。
喜歡日曜南明請大家收藏:()日曜南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