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寅時三刻。
南京皇宮籠罩在朦朧晨霧中。朱慈烺已經起身,韓讚周捧著龍袍入殿,卻見皇帝正與宋應星低聲交談。
陛下,您確定要帶這個上船?宋應星指著桌上一個鐵盒,神色憂慮。
朱慈烺點頭:朕已驗過,定海神針火藥浸水半日仍能引爆。若遇水襲,此物可救命。
但此物太過危險......
危險?朱慈烺輕笑,大明江山都危險了,朕何惜此身?傳旨王大錘,將三十枚火藥筒裝入龍舟暗格,引線連至朕的座位下。
韓讚周急忙勸阻:陛下,此舉太過凶險!若引線被敵人發現......
就是要他們發現。朱慈烺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朕要讓多鐸知道,朕的龍舟是鐵打的,朕的心是鋼鑄的!
卯時,南京碼頭。
晨霧漸散,長江春汛浩蕩。三百艘戰船整齊排列,旌旗獵獵。禦林軍五千將士身披甲胄,肅立兩旁。百姓聞訊,自發聚集岸邊,簞食壺漿。
陛下萬歲!人群中不知誰喊了一聲,頓時萬民齊呼。
朱慈烺站在高台上,目光掃過一張張期盼的臉龐。忽然,他解下腰間玉帶,擲向人群:此帶隨朕三年,今日贈予南京父老!待朕收複北京,再換新帶!
人群沸騰,爭相觸摸玉帶。一位白發老者擠到前排,顫巍巍捧出陶罐:陛下,此乃草民祖傳三十年陳釀,願陛下旗開得勝!
朱慈烺接過陶罐,仰頭飲儘,酒液順著胡須滴落。他將空罐高舉:朕與將士同飲此酒,不破北京,誓不還朝!
不破北京,誓不還朝!五千將士齊聲高呼,聲震雲霄。
辰時,龍舟登臨。
朱慈烺剛踏上甲板,王煒星匆匆趕來,神色凝重:陛下,碼頭抓到一名可疑人物,自稱有要事稟報。
帶上來。
被押上來的是一名書生,衣衫襤褸,臉上有刀疤。他見到朱慈烺,撲通跪下:草民趙文遠,原是揚州府學正。清軍破城時,草民妻兒皆死於亂軍。今聞陛下親征,特來獻計!
朱慈烺眯起眼睛,說來聽聽。
多鐸在運河設伏,趙文遠壓低聲音,但更可怕的是......他環顧四周,他在龍舟船底做了手腳!
王煒星大驚:不可能!龍舟昨日剛重造,龍骨灌滿水銀......
不是龍骨,趙文遠搖頭,是船底木板。多鐸收買了船匠,在龍舟離岸三裡處,木板會自行脫落!
朱慈烺不動聲色:你如何得知?
草民的兄弟是船匠,趙文遠眼中含淚,他不肯同流合汙,被多鐸殺害。臨死前,他托人傳信給我......
朱慈烺沉默片刻,忽然大笑:好個多鐸!朕倒要看看,是他的機關巧,還是朕的鐵甲硬!
他轉向王大錘:傳令:所有戰船,船底加裝竹筋鐵甲。再備三十艘小艇,載滿火油,隨龍舟同行。
陛下,史可法急忙上前,若運河有伏,不如改走陸路......
朱慈烺搖頭,朕偏要走水路。傳旨:龍舟為餌,精兵暗藏兩岸。多鐸若真敢動手,朕讓他有來無回!
巳時,禦舟啟航。
龍舟緩緩離岸,朱慈烺立於船頭,江風拂麵。韓讚周捧著黃綢聖旨,正要宣讀,卻被朱慈烺製止。
今日不念聖旨。朱慈烺走到船尾,對著岸邊送行的百姓高呼,朕隻說一句——南京是朕的家,北京是朕的國!朕去去就回!
百姓淚流滿麵,齊聲高呼:陛下保重!
龍舟漸行漸遠,南京城樓在晨霧中若隱若現。朱慈烺轉身入艙,王煒星緊隨其後。
陛下,王煒星低聲道,趙文遠查過了,確有其人。其兄弟趙文亮,原是龍江船廠匠人,三日前被殺。
朱慈烺點頭:此人可用。傳旨:封趙文遠為參軍,隨朕親征。
還有一事,王煒星猶豫道,陳方略在獄中絕食,說要見陛下最後一麵。
不見。朱慈烺冷冷道,叛國者,不配見朕。傳旨:押赴菜市口,斬首示眾!其家眷發配邊疆。
王煒星領命退下。朱慈烺獨坐艙中,打開宋應星所贈鐵盒,三十枚火藥筒整齊排列。他拿起一枚,仔細端詳。
陛下,韓讚周入艙,前方三十裡,便是多鐸可能設伏處。是否讓小艇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