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這座承載著大明帝國二百餘年榮光的煌煌帝都,此刻正被戰爭的陰雲與肅殺之氣緊緊包裹。高大的城牆之上,殘破的明黃龍旗與嶄新的八旗旗幟混雜一處,無聲地訴說著這座城池經曆的滄桑巨變。城下,連綿不絕的明軍營寨如同鋼鐵叢林,無數麵日月旗在秋風中獵獵作響,與城頭形成了鮮明的對峙。
朱慈烺一身戎裝,並未居於奢華鑾駕之內,而是與普通士卒一樣,駐馬於北京德勝門外臨時搭建的指揮高台之上。他的目光沉靜如水,掃過眼前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池。這裡曾是他的家,是他魂牽夢繞的故土,如今卻成了需要他親手攻克的最後堡壘。
“陛下,”史可法立於身側,指著攤開的北京城防圖,“多鐸退入內城,據守紫禁城及周邊皇城區域,意圖倚仗宮牆堅固,做困獸之鬥。其在外城各處要道,尤其是通往內城的九門,皆布置了重兵和大量火器、障礙,我軍若強攻,傷亡必巨。”
韓讚周也尖聲補充道:“據城內義民冒死傳出消息,多鐸已將擄掠的糧草大部分集中於紫禁城內,並強征城內青壯協助守城,然其軍心已顯不穩,滿漢士卒之間嫌隙日深,百姓更是怨聲載道,翹首以盼王師。”
朱慈烺微微頷首,這些情報與他預想的相差無幾。他抬眼望向德勝門方向,那裡,李定國的大旗已然在望。這位被他寄予厚望的悍將,不負所托,以迅雷之勢與城內義民裡應外合,一舉拿下了至關重要的德勝門,為大軍打開了通往內城的第一道缺口。
“傳朕旨意,”朱慈烺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高台,“大軍入城,秋毫無犯!有擅闖民宅、搶奪財物、欺淩百姓者,立斬不赦!各軍以李定國部為核心,穩步向內城推進,遇敵頑抗,則堅決殲滅,遇百姓簞食壺漿,則好生撫慰!”
“遵旨!”傳令兵轟然應諾,策馬將皇帝的旨意送往各營。
命令下達,明軍的進攻並未如同洪水猛獸般全線撲上,而是顯得極有章法。以李定國奪占的德勝門為基點,精銳的武英營士卒排著嚴整的隊形,手持改良後的“弘光三式”燧發銃,以熟練的“三段擊”戰術,交替掩護,步步為營,沿著街道向內城擠壓。他們身後,由王大錘督造的破障車隆隆前行,輕易碾碎清軍設置在街口的拒馬、柵欄;身材矯健的斥候則利用飛龍索,悄然攀上兩側屋頂,清除冷箭和埋伏。
戰鬥在每一條街巷,每一處院落激烈展開。清軍深知已無退路,抵抗異常頑強,尤其是那些滿洲八旗兵,往往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火銃的轟鳴聲、刀劍的碰撞聲、震天雷的爆炸聲、以及雙方士兵的喊殺聲、傷者的哀嚎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北京城內最慘烈的樂章。
然而,明軍的推進雖緩,卻堅定無比。更重要的是,皇帝“秋毫無犯”的旨意和先前“每戶賜米一鬥”、“子女可入國子監”的承諾,開始顯現出巨大的威力。許多躲在家中的百姓,透過門縫看到軍紀嚴明的明軍,聽到他們安撫民眾的呼喊,心中的恐懼逐漸被希望取代。開始有膽大的百姓,冒著流矢,將家中的熱水、乾糧送到街邊,遞給路過的明軍士卒。更有熟悉地形的青壯,主動為明軍帶路,指出清軍隱藏的暗堡和埋伏點。
民心,這股無形卻磅礴的力量,正在悄然改變著戰場的天平。
朱慈烺在親衛的簇擁下,策馬緩緩通過已被控製的德勝門,進入了外城。他看到街道兩旁殘破的屋舍,看到百姓眼中那混雜著恐懼、期盼與終於得見王師的激動淚水,心中百感交集。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在家人的攙扶下,顫巍巍地捧著一碗渾濁的飲水,想要獻給皇帝。
朱慈烺立刻翻身下馬,親手接過水碗,儘管水質堪憂,他卻毫不猶豫地飲下一口,隨即對老者溫言道:“老人家,受苦了。朕回來了,大明回來了!從今往後,定讓爾等安居樂業!”
“皇上!萬歲!萬歲!”老者及其家人,乃至周圍窺探的百姓,聞言無不激動得跪伏在地,泣不成聲。這一幕,如同星火燎原,迅速在已控製的城區傳播開來。
越靠近內城,清軍的抵抗越發瘋狂。多鐸顯然也意識到了民心的向背,下令對任何疑似“通明”的百姓格殺勿論,試圖以血腥手段震懾人心。但這反而激起了更大的反抗和更深的仇恨。
當朱慈烺的中軍推進到皇城根下,與李定國部成功會師時,整個北京外城已基本落入明軍掌控。殘存的清軍被分割包圍在幾個孤立的據點內,覆滅隻是時間問題。現在,橫亙在朱慈烺與最終勝利之間的,隻剩下那最後一道,也是最堅固的屏障——紫禁城。
朱慈烺與李定國、史可法等人,立於殘破的承天門外今天安門),眺望著前方那座紅牆黃瓦、依舊巍峨的宮城。宮門緊閉,牆頭上人影綽綽,弓箭、火銃密布,甚至能看到幾門黑洞洞的火炮身影。
“陛下,”李定國抱拳,他身上戰袍染血,卻精神奕奕,“多鐸已是甕中之鱉!請陛下下令,末將願親率敢死之士,為陛下叩開這宮門!”
朱慈烺搖了搖頭,目光深邃:“紫禁城,乃我大明宮闕,一磚一瓦,皆凝聚祖宗心血。強攻之下,難免損毀。況且,城內還有不少被擄的官員宮人,以及……或許還有朕的故人。”
他頓了頓,聲音陡然提高,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傳朕旨意,包圍紫禁城,斷其水源!命軍中嗓門洪亮者,輪番向城內喊話!告訴多鐸,告訴他麾下的滿漢將士!開城投降,朕可饒恕脅從者性命,負隅頑抗,城破之日,雞犬不留!也告訴城內的所有人,大明皇帝,回來了!隻要放下武器,走出宮門,皆是我大明子民,朕,既往不咎!”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朱慈烺要以大勢和人心,徹底壓垮多鐸最後負隅頑抗的意誌,也要以最完整的方式,收回這座屬於大明的至高殿堂。
隨著明軍將紫禁城圍得水泄不通,勸降的呼喊聲如山呼海嘯般,日夜不停地傳向宮牆之內。與此同時,王大錘督造的重型火龍炮,也被緩緩推至陣前,那黑洞洞的炮口,如同死神的凝視,對準了緊閉的宮門。
最後的時刻,即將到來。北京的天空,似乎都因這決戰前的死寂而變得格外低沉。
喜歡日曜南明請大家收藏:()日曜南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