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當淑紅坐在飯桌前開飯的時候,大勇娘已經能從淑紅臉上看到笑容了。
早飯仍然是翠花做的。按說早飯應該是新媳婦來做的,但今天大勇和淑紅起得晚了。
淑紅有點不好意思,跟爸媽打過招呼後鑽進了廚房。翠花已經把飯菜準備好了,就等著哥嫂起床後再端上桌,端早了怕新嫂子不好意思。
淑紅:“應該我來做飯的,今天起晚了,明天開始我來做。”
翠花:“嫂子,不用客氣,我做飯都習慣了,早上也睡不著,誰做都一樣。”
大勇娘也說:“新媳婦哪有做飯的,讓翠花做就行,快過年了,又沒有什麼活計,你們這些孩子們好好耍耍就是了。”
淑紅不知道婆婆說這話是敲打她還是真心話,不由得看向大勇。
大勇給她一個安心的微笑。
張老漢:“大勇帶著淑紅去親戚本家轉轉,認認門。翠花你把村裡小姐妹和小媳婦給淑紅介紹介紹,她也有個玩的地方。”
翠花朝淑紅擠擠眼,脆生生地應著。
還有四個一字排開的弟弟,也是瞪著亮晶晶的眼睛,好奇地盯著她看。
這個家裡真如大勇說的那樣,是個溫和的家庭。
快過年了,村裡時時有劈裡啪啦的鞭炮聲響起。過年的氣氛一天比一天濃厚。
本家一個三嬸子來家裡串門,邀請淑紅後天中午去她家吃飯,還有其他幾個新媳婦一起。
村裡有個習俗,每年臘月和正月,村裡的大娘嬸子,會邀請當年新娶的新媳婦們一起去家裡吃頓飯。
這是好幾輩流傳下來的風俗,為的是讓新媳婦們一起見個麵,彼此熟悉熟悉,也跟村裡的大娘嬸子熟悉熟悉,感受一下村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張新強老漢在村裡風評好,威望高。大兒子剛娶了媳婦,邀請上門吃飯的已經好幾家了,把年前年後這幾天都占下了。
家裡還要準備年貨忙年,淑紅卻要到處去彆家吃飯玩耍,心裡有點不好意思,可婆婆已經把她這幾天去誰家吃飯的日子都排滿了。
翠花笑嘻嘻:“嫂子,這幾天你好好玩就行,家裡有娘和我呢,剛結婚的新媳婦,手都不沾水,你就好好過個年吧!”
淑紅無法,隻得跟著幾個新媳婦,到處嗑瓜子說話。
論起來,她是臘月二十剛嫁進來,算是村裡最新的新媳婦,其他幾個人經過幾個月的相處,已經很熟悉了,可以開很露骨的玩笑了。
有個特彆愛笑的新媳婦,叫周小麗,圓圓的頭,圓圓的臉,一笑有個小虎牙,就屬她話最多。她是村支書的小兒媳婦,老公公在村裡受愛戴,她性子也活潑,隱隱是這群人的頭頭。
還有個叫陳圓圓的女孩,頭不如周小麗圓,臉也不如周小麗圓,但她的名字叫圓圓。又因為姓陳,大家都開玩笑叫她大美女。
其實這群小媳婦中最漂亮的是蔡容仙,人如其名,柳眉杏眼,削肩豐臀,一頭黑發如雲,說話也溫溫柔柔的,哪哪都好。她的男人家世不顯、人才不顯,聽說因為是高中同學,一直在一個班裡,下了學就把媳婦拐回村了。這便是老人說的書中自有顏如玉吧。
淑紅在這一群小媳婦中,一點都不出挑,總是溫溫地聽彆人說話。
非得說有什麼特彆之處,就是因為有個木匠親爹,打的家具是最多最好的,聽說張家二勇當了上門女婿,跟著丈人學木工活,這些家裡有弟弟妹妹的便上了心,想著以後也讓二勇給打個櫃子家具啥的。
一群小媳婦,湊在一起,在這家吃午飯,再去那家吃晚飯,中間便去各家新房聊天喝茶,很是快活。
人多口雜,淑紅在這幾天迅速了解了張家莊的悠久曆史和村裡一些名人軼事,也聽到了一些鄉野趣聞。
在小姐妹的嘻嘻哈哈中,性子也逐漸活潑了起來。想家的心思也就淡了。
聽著村裡的鞭炮聲和狗吠,竟然有了熟悉的感覺。想想在家裡等著他的,喜歡偷偷在她耳邊說甜話的大勇,竟然也有了一絲回家的期待。
這也許就是村裡輪流請飯的意義所在吧。
這天,淑紅發現隊伍後麵多了一個怯怯的小尾巴。一個穿著紅棉襖的嬌小身影,她叫曹秀華,是臘月二十五才嫁過來的,嫁的是村南頭的張誌波,人稱大波子。
曹秀華是最北邊沿海漁村嫁過來的,據說家裡娘死得早,爹又娶了個後娘,生了三個弟弟,家裡窮得揭不開鍋,這是等著彩禮錢過年,所以才急匆匆快過年前把她嫁出去,還省一張嘴吃飯。
淑紅有點不理解。這年頭,雖說不是頓頓大魚大肉,但凡家裡人勤快點,總不會餓肚子的,哪有揭不開鍋吃不飽飯的。
“俺們那裡靠海,土地都是鹽堿地,種不了糧食,就在鹽堿地裡種南瓜。再就是每年種一季棉花,換糧吃。年景不好的時候,飯是不夠吃的。餓壞了就吃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