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家三兄弟各有各的前景打算,沿著自己規劃的道路前行,相安無事。
光景領著頭,全家上陣,拿出十二分的精神侍弄田地。
光芒除了按時按點去鄰村蔬菜大棚,還種著家裡的菜園子,像一隻不知疲倦的老黃牛,又把菜園子擴展了一倍的麵積。
光彩已經是打理家務的行家裡手。
劉秀芳這個老太太,也願意逗弄逗弄孩子,小龍慢慢會坐了,會爬了,沒個人看著還真是不放心。
一家人按部就班地又度過了一個春夏,初秋剛剛把玉米收倉,還沒歇過來的村民,突然被一個消息打亂了節奏。
村裡大喇叭通知,今天晚上7點,在大隊裡開會,研究縣裡安排的出夫任務。
一石激起千層浪。
“出夫”?
這都多少年不提這事了?
在八十年代初以及以前的計劃經濟時期,“出夫”是經常的事情,縣裡下通知,各個公社和生產隊統一攤派抽丁,每戶12名青壯年參加。
一般是挖溝修渠,興修水利,或者是修路,反正都是大工程,需要龐大的勞力。這個事誰也逃不了,每戶都必須參加,否則扣工分或口糧。
一時之間議論紛紛。
“這都沒有公社了,土地都聯產承包到戶了,還有出夫任務嗎?”
“給公家乾活,發錢不?發工資的話我就去!”
“對啊,之前在公社吃大鍋飯,才有出夫這一說,現在不記工分了,發錢不?”
“難道又要修水庫修路?”
村民們議論不停,有乾部出來維持紀律。
“大家不要亂說話,聽大隊書記給大家講。”
人群裡還是吵吵嚷嚷,乾部們也是湊一起嘀嘀咕咕,老大一會了也沒見有人出來說明說明。
光景、光芒、光彩都來了,怕一個人聽不明白。
黑了天,有風,有點冷,但這麼多人圍在一起,大家倒也不覺得多冷,一個個人興奮不已,肯定有大事!
又過了半晌,支部書記郝立全才出來。
“大家注意了!彆說話了!我來宣布個事!今天去縣裡開會了!接下來要開發鹽堿地,各家出丁去北邊挖溝挖渠!”
話音一落,人群中爆發出“嗡嗡嗡”的談論聲。
郝立全聽著又一陣頭疼。話還沒說完哩。
有人拿來一個簡易的鐵桶大喇叭,郝立全拿在手裡,咳嗽了一下,人群終於逐漸安靜下來。
“還想聽不?”
“想!”“你快說。”“快說說到底是啥意思!”
“想聽就閉嘴!”
人群突然就安靜下來了。郝立全沒好氣地吐一口痰。
“上邊說了,過完國慶,全縣抽調農工支援北窪,整治鹽堿地,開發農田!管飯!自帶工具!彆!說!話!”
郝立全扯著嗓子也壓不住人群裡的嗡嗡聲,現場跟炸了似的。
光景也很懵逼啊,北邊?鹽堿地?就是北窪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