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修之途,向來艱辛。
世家門閥與大宗弟子,往往對散修頗多輕視,譏其無門無派、無師無承、無資源可依。
缺乏完整傳承與護道之人,孤身闖蕩修行界,走的永遠是那最崎嶇難行的路。
因此,同階之間,散修常常落於下風。
可那些高高在上的宗門弟子,從不敢真正小覷一位能走到高位的散修。
因為散修之中,若有人能崛起,其背後必有非常人之處——
或心性堅韌如鐵,百折不撓;或曾奇遇機緣,得古老傳承;
或天資過人,悟性逆天;又或,天命使然,命格獨特。
而這樣的散修,若於某日碾壓教門弟子,反而會引來諸方大勢力的覬覦與招攬,恨不得早早納入門下,籠絡為己用。
隻是,能走到這一步的散修,多是心高氣傲者。
他們習慣了獨來獨往,不屑寄人籬下,最忌受製於人;
他們對自身有著近乎偏執的自信——哪怕沒有宗門護道、沒有名師指引,他們也自信能夠一步一步,踏上通天之路。
也因此,散修與宗門之間雖有壁壘,卻鮮有真正的恩怨對立。
而正是這一撮人,天資縱橫、心性非凡,才構成了修行界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須知,這世間無數宗門、道統、古教,其最初不也是由一介孤身散修,白手起家,開宗立派,傳道萬世?
周青一身藍袍,靜立於木屋之前,正是其本尊。
自靈身開辟而出後,他與靈身一直分工明確,一者坐鎮蒼雷門,統籌大局;一者則駐守都天府中,親傳法理,培育弟子。
起初,不少都天府門人都頗為困惑。
明明前一刻在蒼雷山巔方才見過周青身著白衣現身,不久後卻在山穀中又瞧見一位藍袍青師,靜坐道碑前,似在悟法講道。
最初,甚至有人懷疑是否看錯了,又或是傳音問過,卻始終得不到答案。
漸漸地,蒼雷門上下才逐漸明白——原來從始至終,蒼雷門中就有兩位“青師”。
隻不過,這兩位“青師”,無論氣息、神態、舉止,竟皆無半分破綻,皆為天罡後期,堪稱一體雙身,真假難辨,宛若鏡像之人。
“哪位才是真正的本尊?還是說......其實兩個都是分身?”
門人之間私下的猜測和討論從未停歇。但久而久之,也都漸漸習慣了這位神秘莫測的青師之風。
周青看著諸衛都已沉入修行,他略一點頭,神情平靜,同樣於木屋前原地盤坐。
靜修,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功課,是打磨心神、凝煉本源、磨礪大道的根基。
哪怕身居高位,哪怕身兼萬務,周青仍一如既往,不敢有一絲懈怠。
他盤膝而坐,天地靜默。
一縷縷雷芒自他身上悄然逸出,卻未發出絲毫聲響,反而仿佛與天地交融,自然無跡,如魚歸水、雷歸雲。
他已入定。
不遠處,那座矗立於山穀中央的雷霆道碑,正隱隱震蕩著天道雷音,雷光不顯,威壓卻自如霧似紗,彌漫於山間穀野。
其上的紋理晦澀難辨,如天道自行留痕,又似雷神執筆,一筆一劃皆藏天地至理。
他觀之,不似旁人初見時那樣驚駭震撼,也非一時頓悟之人那樣如癡如狂,而是一種極致的融合——
在與己身血肉相融的脈搏跳動,如山間風聲,落於心海之間,掀不起漣漪,卻已深刻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