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先生,坦白說,如果不是嘉和擁有院線資源,並且是、南洋地區最大的院線運營商,我根本不會考慮收購嘉和!”
他直截了當地分析了嘉和的業務狀況。
“除了院線,嘉和還有什麼?陳舊的影視基地?過時的特效公司?還是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港片、港劇製作團隊?”
“如果這些真有價值,尤其是港片、港劇的製作團隊,為什麼嘉和連續幾年都沒有製作並發行過一部電影?”
這番話讓在場的人啞口無言……
嘉和的團隊確實專業,但現實是他們的作品接連失敗。顯然,他們的製作風格已經落後於市場!
“至於院線,大地院線的股權確實有價值,但所謂‘、南洋第一大院線’,並不是因為影院數量多,而是因為當地市場太小!”
陸洪毫不留情地揭穿了事實,“嘉和在和南洋的影院總數,甚至比不上內地兩個省份的規模,這就是現實!”
“收購看的是實際價值,而不是虛名!”
這一連串的分析讓嘉和的高管們陷入沉默。
正因為陸洪說的全是事實,才讓他們感到格外難受。
鄒聞淮看了看陸洪,沉思片刻後,終於下定決心。
“陸總,一口價28億港幣,如果你同意,我們現在就簽合同!”
28億港幣——比最初的報價高出3億,但仍在合理範圍內。
陸洪爽快地答應,起身向鄒聞淮伸出手:“鄒先生,合作愉快!”
對陸洪來說,隻要價格不超過30億,這筆交易就是劃算的。畢竟,他從李凱那裡賺了53億港幣,分給霍奇罡和霍奇杉各6億後,自己還剩41億。扣除10億成本,淨賺31億——相當於用李凱的錢完成了這次收購。
28億港元成交絕對物超所值。
這筆買賣相當於零成本拿下嘉和影業,反倒淨賺3億港元。
陸洪不禁暗自感慨:
李家公子可真是古道熱腸!
用彆人的錢辦自己的事,
這種感覺實在妙不可言。
合作愉快!
鄒聞淮臉上也浮現出笑意。
雙方達成協議後,
立即著手擬定合約。
在公證人、律師及雙方團隊的見證下,
順利完成簽約儀式。
陸洪當即指示林亥轉賬。
隨著28億港元到賬,
嘉和正式成為燦爛傳媒旗下產業。
交易落槌後,
陸洪第一時間完成公證程序。
嘉和旋即召開記者會,
宣布被燦爛傳媒收購的消息。
發布會上陸洪宣布:
嘉和影業正式更名為燦爛嘉和,
由他親自出任董事長一職。
同時安排:
燦爛傳媒ceo陳富啯兼任公司ceo,
留任原總經理梁百男繼續執掌經營。
梁百男作為嘉和創始人之後,
早年將繼承的股權轉讓給鄒聞淮。
鄒聞淮念及故人之情,
多年來著力栽培這位世侄。
雖在經營管理上頗具才乾,
但梁百男對影視製作涉獵不深。
主要負責公司日常運營,
包括院線係統的維護工作。
陸洪在收購完成後,
首要舉措就是留用這位專業經理人。
同時宣布聘任鄒聞淮擔任名譽董事長。
說白了就是讓鄒聞淮當個擺設,根本參與不了實際運營。
這樣既能賺個好名聲,又能給鄒聞淮掛個虛銜。
簡直一舉兩得!
發布會上記者問了不少問題。
有媒體問:陸先生,收購嘉和後會不會靠嘉和振興港片?
陸洪回答得很乾脆,一點沒給電影圈留麵子。
他直截了當地說:港片的黃金時代早就結束了!
時代在進步,電影行業必須跟上內地發展的步伐。
以後嘉和拍電影都會放在內地,有燦爛傳媒做後盾,肯定能出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又有記者追問:陸先生收購嘉和後,會不會多投資導演拍更多好電影?
陸洪輕笑一聲,搖頭道:不但不會多投,還要減少對導演的投資!
這話一出,全場嘩然。
陸先生您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嗎?這是要放棄導演的意思?記者立刻追問。
我隻投資有真本事的導演。陸洪聳聳肩,一臉無辜,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燦爛傳媒向來注重培養年輕有為的導演。
但現在既沒有冒頭的新人導演,老一輩又占著位置不放,有什麼好投資的?
這番話說得記者們啞口無言。
確實如此。
他們心裡也明白,導演圈青黃不接,老的不退新的上不來。
可有不少大導演雖然年紀大了,但實力還在,能拍出更好的電影,陸先生也不考慮投資嗎?還有記者不死心。
陸洪忍不住笑出聲來,鄙夷地說:投資他們?給他們機會往自己腰包裡撈錢嗎?
導演裡不是沒有好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多數都有問題,尤其有些人打著拍電影的幌子搞投資,實際上中飽私囊。
電影投資方血本無歸,當事人卻購置了豪樺彆墅。
這番操作令在場媒體頗感難堪,幾位記者開始刻意刁難。一名男記者帶著挑釁的語氣質問:您是否對導演存在偏見?
陸洪向來無所顧忌。
旁人或許顧慮輿論壓力,他卻毫不在意。
他坦然點頭回應:我確實無法認同將六千美元預算浪費在草帽道具上的導演。若是我投資的影片出現這種情況,必定會將其移送法辦!
這番指桑罵槐的言論,
幾乎等同於公開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