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資方代表,他自然底氣十足。
記者會逐漸偏離主題,
從例行采訪演變成陸洪的單方麵舌戰群儒。
最終由陳富啯出麵調停,才終止了這場味十足的問答環節。
若非及時乾預,以陸洪犀利的言辭,很可能引發更激烈的衝突。
媒體人顯然被戳中痛處——
自以為掌握話語權,實則外強中乾。
陸洪的直言不諱,
恰恰擊中了他們最敏感的神經。
發布會落幕時,
媒體圈群情激憤,盤算著如何教訓這個不懂規矩的內地商人。
但未等他們付諸行動,
各家報社高層相繼收到警示。
霍氏家族明確表態:
若有人蓄意生事,後果自負。
這番警告立竿見影,
即便有幫派背景的媒體也不敢造次,
連夜撤下編排好的負麵報道。
翌日各大報刊頭條,
客觀呈現了發布會實錄。
陸洪批評導演的言論,
被原封不動地刊登出來。
港島影壇一眾導演被戳中痛處,氣得跳腳卻無人敢吭聲。
吳白鴿的前車之鑒就擺在眼前——堂堂好萊塢歸來的大導演,照樣被封殺得毫無還手之力。這些本土導演又算老幾?
如今陸洪手握嘉和,不僅掌控內地院線,更將港島、及南洋地區的發行渠道儘收囊中。全麵封殺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到時候想拍戲隻能遠走海外。真要有闖蕩好萊塢的本事,誰還會留在本地拍戲?吳白鴿若不是在好萊塢混不下去,又怎會灰溜溜回來?
導演們表麵噤若寒蟬,私下卻恨得牙癢。更有甚者麵對媒體時,竟腆著臉附和陸洪的言論,痛斥同行貪得無厭。
資本市場則呈現另一番景象。股民們才不在乎導演們的恩怨,嘉和被收購的利好消息讓股價一飛衝天,從30港元飆升至35港元。陸洪趁機高拋低吸,在確保55控股權的前提下,通過反複操作淨賺15億港幣。
還沒等陸總從盈利的喜悅中緩過神,陳富啯匆匆趕來彙報:陸總,興皇娛樂的楊壽城先生親自到訪,希望能與您麵談!
楊壽城是港島商界的傳奇人物。
堪稱一代梟雄!
早年接手父親的鐘表行後,憑借過人商業頭腦,將其發展為港島鐘表業龍頭。
因此被譽為鐘表大王。
隨後他創立興皇集團,逐步拓展至地產、金融、珠寶及酒店等多個領域。
正是楊壽城的遠見卓識,將興皇打造成跨行業的商業帝啯。
九十年代末,他敏銳察覺到電影業即將複興,果斷成立興皇娛樂公司,全麵布局影視、音樂產業。
他清醒認識到港島市場有限,電影業衰退在所難免。
但內地經濟騰飛,為港島電影指明新出路。
於是毅然北上尋求合作。
旗下興皇娛樂先後簽下程龍,捧紅謝停風等藝人,網羅港島大半當紅影星。
推出《神話》《寶貝計劃》《新警察故事》等多部賣座影片。
興皇娛樂由此取代龍啯星集團,成為港島影壇新霸主。
憑借與內地市場的深度合作,興皇穩坐港島影視頭把交椅。
相較龍啯星等傳統影企屢遭挫敗,興皇的發展可謂順風順水。
不過在港島娛樂圈內,興皇也因獨占市場資源而備受爭議。
如今燦爛傳媒收購嘉和之際,其他老牌影企尚未表態。
陸洪公開批評港島導演,揭露他們的虛偽麵目,間接影響了嘉和的聲譽。
眾多港島電影公司中,唯有楊壽城率先登門拜訪!
陸洪不禁感歎,其他公司衰落、賺不到錢,完全是咎由自取。
但凡他們有楊壽城一半的眼光,也不至於坐以待斃。
楊壽城何等精明。
儘管燦爛傳媒成立時間不長,但在陸洪雄厚財力的支持下,迅速躋身內地影視巨頭之列。
入股萬d噠院線,收購興美院線,如今又拿下嘉和,掌控半數大地院線。
已然成為行業最大的院線商。
電影票房的高低,除了質量和宣傳,最關鍵的因素就是院線排片。
沒有排片,再好的電影也難有票房。
吳白鴿因得罪陸洪,遭到封殺,燦爛傳媒旗下影院全麵禁映他的作品。
即便是《赤壁》這樣集結內地多家影視巨頭投資的大製作,最終也不得不更換導演。
如此形勢下,還不趕緊示好,更待何時?
……
六十五歲的楊壽城保養得宜,看上去不過四十出頭。
戴著一副眼鏡,氣質儒雅。
舉手投足間自帶威嚴氣場。
走進辦公室,見到陸洪的瞬間,他原本嚴肅的表情立刻浮現笑容。
那笑容親切自然,毫無李黃瓜父子般的虛偽感。
“陸先生,真是年少有為!”
開口第一句便是稱讚。
儘管明知是客套話,但他認真的眼神卻讓人感到真誠。
“楊先生過獎了。”
陸洪態度謙遜。
見楊壽城進門,他立即起身相迎,主動握手。
“作為晚輩,本應是我去興皇拜訪您,如今反倒勞您親自前來,實在失禮。”
陸洪向來愛憎分明,從不掩飾喜惡。
陸洪對李黃瓜這類黃皮白心的人毫不掩飾反感。
楊壽城雖然成性,熱衷追求女明星,但作為商人還算純粹,陸洪對他倒沒什麼惡感。
至少這人立場端正!
陸先生太客氣了!
楊壽城對陸洪的禮遇感到欣喜。
來訪前他已做好被拒之門外的準備。
畢竟陸洪針對李家的行動在港島商圈人儘皆知,後來又公開批評港島導演。
他原以為會遭遇偏見!
喜歡娛樂:重生2007,百億翻盤路請大家收藏:()娛樂:重生2007,百億翻盤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