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_三國:棺中修煉三百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19章(1 / 2)

楊鬆道:“即使呂布本領再強,也難以從襄中牢籠中逃脫。”

城中的糧草雖不多,但隻要一直圍困下去,便可輕易擒獲呂布。

儘管有人擔憂呂布會選擇突圍,但楊鬆對此嗤之以鼻,認為那不過是自尋死路。

襄中北部有曹洪、於禁的兵馬,南部則是漢中精銳以及荊州軍蔡瑁,呂布一旦行動,必死無疑。

楊鬆的話讓眾人信心倍增。

接下來,他開始談論另一件令人擔憂的事:應邀進入漢中的豫州、荊州兵馬。

他們同樣對漢中虎視眈眈。

之前張魯收到劉備要攻取漢中的消息後,曾聯絡盟友劉表和曹操,然而這些人並非省油的燈,隨時可能背後插刀。

張魯此刻的心情複雜無比。

他在漢中一手遮天,但天下大勢卻不是他能輕易扭轉的。

他必須和曹操、劉表等人為盟,然而漢中的命運依舊懸於一線。

不過無論怎樣,必須先拿下呂布這支兵馬。

隻要張魯手中有兵馬,五鬥米教依舊存在,漢中就依然在他的掌控之中。

此時,一名士兵上前來報告軍情。

得知城門大開,主公所率領的軍隊皆驚。

呂布於校場之上,麵對所有兵馬,城外張魯大軍及曹洪、於禁已逼近。

消息接連傳來,展現戰況緊張。

呂布淡定自若,回應“來得好”

呂布精神煥發之際,麵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他目光如炬,高舉方天畫戟,掃視全軍。

校場中,氣氛緊張至極,眾人齊聲高喊:“無懼!”

展現出堅定的決心和不屈的意誌。

這些將士自並州九原郡起便追隨呂布,出生入死,軍魂所在便是呂布的勇猛無雙。

呂布振奮士氣,激勵全軍:“敵軍雖眾,但我等狹路相逢勇者勝!漢中乃是朝廷之地,今日隨我一戰,共鑄輝煌!”

隨著他的長嘯,“戰!”

的呼聲震天響。

夕陽餘暉下,大戰一觸即發。

呂布率領三軍將士奮勇殺敵,親率精銳迎頭痛擊進犯的敵軍。

他如一頭暴龍般,所向披靡,任何敵人皆無法抵擋其鋒芒。

在時值傍晚的襄中軍鎮西城處,殘陽如血,漢軍將士圍繞呂布形成了尖銳的軍陣。

呂布一馬當先,帶領眾將士奮力衝殺,口中高喊:“大漢將士,有我無敵!”

其勇猛之勢無人可擋。

呂布率領軍隊,以他個人為箭頭核心,向剛進入城內的五鬥米教信徒軍隊發起衝鋒。

他高喊口號:“五鬥米教亂臣賊子,大漢呂布在此,誰敢與我一戰?”

隨後,呂布躍馬衝鋒,手持方天畫戟,直接殺入敵軍之中。

他的戟法淩厲無比,瞬間便斬殺了漢中軍的先鋒大將,令在場的士兵們膽寒心驚。

呂布的豪情壯誌和戰鬥意誌展現得淋漓儘致,他的聲音直衝雲霄,震撼著每一位漢中軍隊的將士。

麵對如此強大且不可一世的漢軍主將呂布,漢中軍的信徒們瞬間潰不成軍。

混亂之中,大將楊昂挺身而出,他憤怒地揮舞大刀,衝向呂布。

他知道與呂布的力量懸殊,但身為漢中兵馬的主將,他必須站出來迎戰。

呂布看到楊昂的挑戰,大喜過望。

他縱馬飛躍,用力甩出方天畫戟,向楊昂發動猛攻。

他們的戰鬥如同泰山壓頂,震撼人心。

楊昂雖然舉刀格擋,但他的戰馬卻無法承受這種強大的力量,口吐白沫,倒地不起。

在畫戟和楊昂大刀的碰撞中,楊昂被震得從馬上跌落,重傷倒地。

他的口中噴出鮮血,頭暈目眩。

呂布的戰鬥力令人驚歎,他的勝利再次證明了他是無人能敵的勇士。

呂布揮舞的方天畫戟瞬間逼至楊昂頭顱之際。

一聲冷斥,“不過如此!”

一個回合間,楊昂便落敗。

此時的他驚愕萬分,麵對呂布的戟刃,他抬頭,眼中充滿難以置信。

周圍漢中軍將士也為之震驚,士氣瞬間低落。

呂布高舉畫戟,嘲諷道:“漢中沒有大將了嗎?就憑你們也想割據大漢的土地?”

呂布意在立威,隻有展現出無法匹敵的強勢形象,才能穩固軍心。

他知道這場戰鬥極為艱難,不僅要突圍,還需重創漢中軍兵力。

因此,他必須確保將士們保持高昂的戰鬥意誌。

四方彙聚的漢軍將士高呼“殺”

,在看到主將如此強勢的表現後,士氣更加高漲。

此時遠處傳來張魯的咆哮聲,呂布望去。

當張魯的身影出現在視野中,呂布冷笑嘲諷道:“張魯,你還敢現身?”

麵對呂布的嘲諷,張魯憤怒回應。

然而呂布麵無表情,麵對張魯的挑釁,他淡定回應:“死到臨頭的應該是你!”

隨後在眾多將士的注視下,他的方天畫戟疾如閃電,一斬而過,瞬間便有鮮血濺起三尺之高。

張魯目睹楊昂被殺,憤怒至極。

他發誓以天師道之名,若不能斬儘呂布麾下所有將士,絕不收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怒火燃燒的他命令漢中軍將士不斷衝進城中。

呂布毫不畏懼,親自鎖定張魯進行挑戰。

一場血腥戰鬥爆發,雙方將士激烈衝撞,血液染紅了整個戰場。


最新小说: 複製粘貼,我的異能通諸天 全民求生:從亂葬崗挖到帝王陵 厲煞纏村:我靠祖傳道書斬煞 大唐:投資武則天我成了萬古一帝 李雲龍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乾 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 鐵血1645:從揚州十日開始 被做局後我獲得最強消費返現係統 八零:十歲上山打獵忙,全家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