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聯軍聲勢浩大,向洛陽進發。
此時的洛陽已成火海,濃煙滾滾,火光衝天。
即便距離百裡之遙,也能看到天空被濃煙和火光染紅。
在洛陽東門,城門已被燒毀,城門樓崩塌,塵土飛揚。
洛陽這座東漢帝都,已被西涼軍所焚。
這把火不僅燒毀了洛陽城,也燒毀了關東聯盟的兵馬。
城內,耿平帶著一百部曲急匆匆趕往一座府邸。
府邸外的長街上,兩側的民房已燃起熊熊大火。
在蔡府門口,西涼軍大將張濟不斷催促蔡府的人撤離。
儘管他派了多位士兵進去催促蔡邕,但士兵們久久未歸。
張濟忍無可忍,決定親自衝進府邸。
他在火光濃煙中搜尋蔡邕的身影,但無論他如何尋找,都未能找到蔡邕及府上的下人。
張濟心中升起不祥的預感。
他需將蔡邕安全帶到城外長安,向相國交代。
但現在下人消失無蹤,他該如何交差?
張濟立即命令搜查董卓的府邸,全力尋找蔡邕。
隨著西涼兵在燃燒的府邸中徹底搜索,卻不見蔡邕的身影。
張濟焦躁不安,決定製造假象,找一與蔡邕身形相近的百姓,冒充蔡邕燒死以相國。
另一邊,蔡邕在小廝的協助下趁亂逃出府邸,與接應的耿平彙合。
他們關心府上的藏書是否安全,耿平告知所有書籍已安全轉移至城東民居下的地窖中。
由於耿平預先多挖了幾個地窖,足以應對蔡府豐富的藏書。
他保證洛陽的大火無法波及地窖。
得知消息後,蔡邕終於放下心來。
然而,董仲穎派了兵馬在府邸前門接應蔡邕,若發現他不在府上必定會展開搜索。
蔡邕提議耿平趁此機會離開洛陽,但耿平表示目前洛陽城外全是西涼軍的兵馬,暫時無法離開。
因此,他建議蔡邕暫避於地窖中,躲避火勢。
此時城中百姓有的燒死,有的逃亡。
洛陽城現狀,唯西涼軍在城中橫行霸道,搜刮民財,無他人敢違。
蔡邕對此不禁感慨,光武帝創立的輝煌朝廷如今已毀於一旦。
他表示認同耿平的看法,當下隻得避難於一間民居地窖之中。
但令蔡邕不解的是,為何耿平打算離開此地再度冒險。
耿平解釋說他的目標是在袁隗府邸。
聰明的蔡邕立即明白了他的意圖。
他們打算袁太傅的藏書。
但此行危險重重,因為他們可能遇到西涼軍的盤問。
對此,蔡邕提出了一條密道的信息,他曾因袁太傅邀請而進入過府邸,得知府邸地下有一條通往城東的密道。
聽到這個消息後,耿平心生希望。
然而他向蔡邕請教密道的位置時,蔡邕表示他也要參與行動。
儘管耿平希望他留在地窖裡保證安全,但蔡邕決心一同前往冒險。
他決心與耿平一同努力尋找珍貴的書籍來保護和傳承先皇的曆史文化遺跡,哪怕冒著戰亂風險也決不退縮。
下蔡邕性情固執,一旦決定之事,難以更改。
他向耿平表示,若讓他獨自在地窖中避難,他便滿意。
而後,耿平考慮兄長簡雍的囑托,即奪取袁氏府邸的藏書。
見到蔡邕的堅決態度,並考慮到密道運輸可能較為安全,耿平最終答應了他的請求。
蔡邕對袁氏府邸的豐富藏書曾有深刻印象,雖然袁隗已死,府邸被抄,但書籍仍散落在地,未被損壞。
他帶領耿平前往袁家府邸,一路上晚霞與洛陽火光交織,景象奇異。
在中山郡靖王陵墓下,棺中小世界中的劉勝,通過眼前的光幕觀察著他們。
儘管蔡邕略顯狼狽,但仍難掩其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風采。
劉勝不希望他遭遇不測,他采用從空中俯瞰的視野觀察他們,跟蹤蔡邕與耿平尋找袁家府邸密道的入口。
劉勝感歎袁家對局勢的誤判,他們雖然設計了多處秘密通道,但在董卓的崛起中並無太大作用。
袁隗未能準確估計董卓的實力與手腕。
董卓的成功背後,袁家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是其進京還是之後的廢立天子策略。
袁氏門生反噬主人,引發劉勝的感歎:“有些狼,養不熟。”
董卓的突然襲擊使袁隗措手不及。
蔡邕憑借對袁府的了解,指引耿平打開了秘密地道。
一行人從地道中逃出,卻發現袁府已陷入火海。
他們急忙趕往藏書閣,卻發現火勢已經無法控製。
蔡邕指揮眾人搶救書籍,強調先搬走孤本。
然而,竹簡搬運困難,時間緊迫,他們根本無法搬完所有書籍。
耿平深陷困境,麵臨難題:搬運袁氏藏書任務隻完成一半,麵臨主公交付的任務難以完成,深感愧疚與焦慮。
眼前的藏書閣化為火海,讓他悲愴不已。
此時蔡邕出麵安慰他,並表示自己有能力背誦謄抄書籍。
耿平得知這個消息後大喜過望。
然後他向蔡邕透露主公的名字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
兩人展開了一段關於劉備的對話。
隨後耿平提議通過密道將搶救出來的書簡運回城東民居地窖,等待西涼兵離開洛陽後再做打算。
蔡邕同意了這個建議,兩人開始與眾人一起收拾竹簡準備撤離。
喜歡三國:棺中修煉三百年請大家收藏:()三國:棺中修煉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