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韓馥與袁紹開始商討冀州事宜。
韓馥與袁紹兩人離開大殿後,殿內恢複了寧靜。
隻剩下他們兩人私下交談。
韓馥詳細敘述了自己遭遇的情況。
袁紹得知趙雲兵敗投降於己方後心生疑慮,原來是被荀諶了。
二人都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韓馥意識到自己被荀諶和趙雲所,袁紹則憤怒地拍桌而起,意識到趙雲是劉備的人,荀諶也極有可能是劉備的謀士。
他們的計謀使韓馥和袁紹之間產生了誤會,差點引發衝突。
二人對劉備心生警惕。
袁紹咬牙切齒地指責劉備的計策歹毒,韓馥表示讚同。
他們決定要一致對外對付劉備。
袁紹提議聯合冀州境內的其他郡縣兵馬,共同驅逐劉備。
韓馥雖然麵臨冀州境內其他郡縣的困境,但也認識到冀州各郡縣大多各自為政,情況複雜。
儘管如此,韓馥依然考慮實施這一策略。
然而,他擔憂能否成功召集兵馬驅逐劉備以及其他郡縣的反應。
此時袁紹提出先駐軍一段時間觀察情況再做決定。
同時要求韓馥提供糧草支援。
韓馥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袁紹的要求,從城內糧倉運來大批糧草給袁紹駐軍提供支援。
這一行動使袁紹感到驚訝的同時意識到鄴城儲備的糧食豐富且充足。
袁紹的意圖堅定,誌在奪取魏郡和鄴城。
但他目前采取的是隱而不發的策略,計劃先利用韓馥擊敗劉備,再吞並冀州。
他堅信:“冀州,必屬我袁紹!”
在太行山脈的黑山軍老巢中,張燕聽聞袁紹的兵馬已抵達魏郡,與韓馥聯手,意圖攻打黑山。
這個消息讓寨內的其他渠帥和首領們驚慌失措。
部分渠帥認為袁紹是在渤海黃巾的戰事裡吃虧,轉而攻打黑山軍。
然而張燕卻是另有想法,他讓部眾們保持冷靜,並表示必須做好兩手準備。
張燕調集大部分青壯兵力至冀州魏郡西部邊境以防袁紹進攻。
同時,他命令婦女和老人往更深的山裡轉移。
他召集四位重要將領李大目、郭大賢、青牛角和雷公,分配任務,讓他們各領兵馬駐紮在靠近常山、中山一帶的山林裡。
張燕擔憂劉備可能從北麵南下進攻,因此保持高度警惕。
李大目則認為劉備忙於與袁紹交戰,無暇顧及他們,而且糧食消耗大,需要等到明年開春才有可能再次出兵。
儘管李大目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但還是被張燕訓斥,小心駛得萬年船。
張燕命令在山林周邊建立營寨以防萬一。
李大目遵照執行,很快搭建了簡易的防禦工事。
傍晚時分,他們烤獵物的火堆燃起,準備享用山裡的野鹿等野獸。
捕得肥鹿,久違的盛宴。
李大目注視著正在火烤的鹿肉,垂涎欲滴。
鹿腿一經扯下,他便不顧熱燙,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儘管山林中的調味缺乏,鹿肉顯得平淡,但他仍然吃得津津有味。
其他黑山軍也一擁而上,很快分食一空。
除李大目外,其他人僅能勉強果腹。
夜深人靜,眾人準備休息。
麵對是否需要值夜的疑問,李大目不屑一顧,認為在這偏僻之地無人會來。
於是眾人紛紛找地休息,安心入睡。
夜晚,山林中的野獸嚎叫聲不斷響起。
但習慣了這些的黑山軍們隻是微微驚醒,見篝火還在便繼續沉睡。
然而不久之後,營寨中突然喊聲連連,“殺”
聲震天。
李大目驚醒後看到四處都是逃竄的黑山軍,他慌忙上前詢問發生了何事。
一名士兵顫抖著回答:“官軍殺來了!”
李大目急忙來到營寨前方查看,隻見山下火把如繁星點點,映照出眾多高大壯碩的身影正迅速靠近。
在鮮明的對比之下,黑山軍士兵的瘦弱與逃竄形成強烈的反差。
李大目瞳孔緊縮,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他回憶起曾經遭遇的那支兵馬,正是無當飛軍,如今再次麵對,令他叫苦不迭。
他大喊一聲“呂虔那廝來了”
,隨即轉身逃跑。
他深信,太行山脈廣闊,隻要躲入山林,官軍就無法奈何他們。
李大目躲進一處山洞,帶著陸續趕來的黑山軍士兵。
隨著天色大亮,他們瑟瑟發抖,露出擔憂的神色。
他們感到困惑,為何官軍這次如此堅決地要上山剿滅他們,而不是像以往那樣隻將黑山軍趕回太行山脈。
山洞內,氣氛緊張。
有人歎息道:“首領,外麵動靜越來越小,來不及跑的兄弟,怕是凶多吉少。”
李大目則搖了搖頭,表示自古以來,黑白兩道勢不兩立。
他計劃躲在山洞裡,等到天黑再趁機繞路回到老巢。
就在李大目思索之際,山洞外傳來陣陣腳步聲。
黑山軍士兵屏住了呼吸,但官方宣告的聲音還是傳了進來:“山洞裡的黑山軍聽著,不要再做無謂的掙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願意投降者,發衣給糧,下山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