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寨外響起了劉備的聲音。
他們抬頭看去,隻見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正朝這邊走來。
“拜見主公!”
朱靈、呂虔、典韋等將領紛紛行禮。
劉備揮手示意眾人不必多禮,他親自上山,迎接第一寨和第二寨的渠帥李大目和郭大賢。
兩位渠帥向他行禮,劉備滿意點頭。
接下來的對話是關於青徐黃巾中的老弱婦孺的情況。
劉備告訴他們,這些人在遷徙路上或渤海境內的袁紹手中喪命,還有一部分被司馬俱帶到了泰山郡內。
剩下的則分散到中山郡境內。
他宣稱不論老弱婦孺,照單全收。
這個提議震驚了李大目和郭大賢。
劉備解釋道他將進行屯田,老弱婦孺負責後勤,稚童另有安排。
他們得知蔡邕和他的老師盧植回來後更加信服劉備。
李大目代表黑山軍全體表達感謝後,劉備詢問是否有人願意前往第三寨和第四寨勸說剩下的黑山軍投降。
李大目表態願去。
郭大賢現身在劉備旗下,心懷立功之誌。
一聲讚賞之後,他便踏步向前,決心親自出征。
劉備對此深表讚許,末將便迅速著手準備出征事宜。
不久,郭大賢策馬直向第三寨青牛角方位而去。
跋山涉水之後,於日暮之時方到達。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在寨門處被兩名黑山軍攔下。
青牛角渠帥親自出馬,質問郭大賢為何投降中山郡官軍。
麵對青角牛的質疑,郭大賢試圖解釋,卻被對方直接打斷並綁縛。
隨即命令將其押入大寨深處。
青牛角決定待趕走官軍後再處置郭大賢。
而後他召集眾人至大寨正中寨堂開會,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大渠帥安排他和雷公、李大目以及郭大賢駐守太行山脈北部,分守四寨。
然而如今,李大目和郭大賢先後叛變投敵,而郭大賢甚至在親自前來勸降之前還試圖說服他歸降。
多年來,黑山軍一直在山中艱難生存,官軍屢次進山我們的弟兄,血海深仇,青牛角堅決不投降。
氣氛渲染下,大家都與青牛角立場一致,堅決不投降。
青牛角對此很是滿意,既然大家的想法一致,那就來探討一下應對策略。
中山郡的官軍進山,意圖剿滅我們。
青牛角詢問大家有何良策。
寨堂內先是安靜一會兒,隨後大家各抒己見。
有首領提議偷襲官軍的糧道,認為隻要官軍的糧草一斷,他們就隻能下山。
也有首領認為堅守營寨更好。
青牛角沉吟一會兒,表示對於偷襲糧草的計劃持保留意見。
他提到劉備在曆史上的幾次大戰中,對糧草極為看重,且多次成功保護自己的糧草並搶奪敵軍糧草,因此偷襲糧道有可能被劉備算計。
大多數人認同青角說的在理,支持偷襲的人不多。
接著,大家開始討論是主動出擊還是堅守營寨。
青牛角開始沉思。
有首領建議堅守營寨。
經過重新整理與改寫,文本更為流暢:
據逃回的弟兄們報告,郭大賢主動出擊的行動已經失敗,且遭遇了劉備兵馬的埋伏。
此消息一出,雖然大家都知道情況不妙,但仍有人持不同意見。
青牛角便是其中之一。
他提出,中山郡的官軍可能並未料到他們敢再次出擊。
若出其不意地發起攻擊,或許能取得大捷。
他的觀點成功說服了大部分人,於是眾人決定再次主動出擊。
隨後,青牛角開始部署任務。
他麾下的六個首領中,留下兩個負責留守山寨,其餘四個則帶領兵馬跟隨青牛角連夜偷襲中山郡官軍。
一路上,青牛角不斷派出探子打探消息。
探子們回報說中山郡的官軍在寨中歡慶,疏於防範。
得知這一消息,青牛角大喜,判斷這是他們奪取營寨的好機會。
於是,他下令加速前進,決心一舉衝進郭大賢所立的營寨,擒獲中山郡官軍的指揮大將,特彆是叛徒李大目。
數千黑山軍在夜色掩護下悄悄接近中山郡官軍的山寨。
隨著距離的拉近,青牛角甚至能隱約聽到營寨內傳來的歡呼聲和觥籌交錯的慶祝聲。
這時,一名小首領提醒青牛角再靠近可能會被對方發現,建議直接下令強攻。
青牛角點頭同意,隨即下令全軍衝鋒,朝著燈火闌珊的營寨發起猛烈進攻。
呐喊聲中,黑山軍如潮水般湧入營寨。
青牛角持刀在前,率先衝進中軍大帳,卻發現帳內空無一人。
他頓時心生警惕,懷疑自己的夜襲策略已被對方預判。
不斷有小首領報告左右寨無影無人的情況,讓他更加驚訝與困惑。
正當眾人疑惑之際,後寨突然湧現大量官軍兵馬,這突如其來的情況讓眾人驚慌失措。
青牛角雖有決斷,但仍需麵對這出乎意料的局麵。
在混亂中,他穩定軍心,決定以前、左、右三寨為據點進行抵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一片混亂與緊張中,青牛角展現出冷靜的指揮能力,眾將士也有了主心骨,據守各自營寨,企圖阻擋後寨官軍的進攻。
此時,劉備在一山坡上俯瞰下方的混戰,對青角軍的戰鬥力表示讚賞。
他意識到青角比李大目和郭大賢更為鎮定,估計郭大賢可能已被青牛角拿下。
他也預見到呂虔和朱靈短時間內可能無法戰勝青牛角。
關羽撫須眯眼,對著兄長說道:“兄長,請允許我去一趟,很快就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