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冀州北部的易流域,廖化率領三千兵馬,分十路進入各村莊,他們既不劫掠也不戰鬥,每到一地,隻留下一份份布帛,然後迅速撤離。
這種行動在博陵郡周邊頻繁出現,使得當地村民誤以為他們是流寇,一見到他們就驚慌失措,紛紛逃命。
數百騎士飛馳而過,恍若狂風呼嘯,對站立的村民視若無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村民醒來,騎士已至村莊中心,丟下寫滿文字的布帛離去。
不久,村民們回到村莊,撿起布帛,雖然大部分村民不識字,但他們急切地想了解布帛上的內容。
村長思索後決定,將布帛上的字拆分謄抄,到城中去詢問,然後重新組合。
村民聞言紛紛行動起來。
夕陽西下,村民們帶著打聽到的消息回到村莊。
“中山郡守劉備,廣開才路,凡冀州稚童,五歲即可入學;凡冀州民眾,有意耕種者可領田;有誌之士,不問出身來曆,均可謀職。”
村民們聞之麵麵相覷,驚喜交加。
此村莊的村民至此時才知,竟有郡守如此開放包容,讓他們有了獲取土地和知識的機會。
村民們生活勉強維持,遠遠未能達到溫飽狀態,更不用說擁有田地,供子女讀書出仕了。
然而,布帛上的文字為他們帶來了希望——中山郡提供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村長深思熟慮後決定先派人前往中山郡探聽虛實。
消息確認後,他下定決心舉村搬遷至中山郡。
清晨,陽光初升,村裡派出兩名代表前往中山地界。
三天後,他們帶著狂喜回來報告,布帛上的消息屬實。
他們看到了中山郡浦陰縣的百姓正在耕種田地,所得到的待遇遠勝於他們現在的生活。
劉備的政策真的為當地民眾分田分地。
然而,好事背後總有附加條件。
開墾的田地前五年歸屬於官府,收成官八私二;五年後,田地歸屬耕田者,收成有兩種分配方式:使用官牛的收成官六私四,依靠蠻力的收成官五私五。
即使如此,相比於他們現有的生活,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改變。
他們不再受製於豪強,有了改善生活的機會。
村長和村民們毫不猶豫地決定前往中山郡,共同追求更好的生活。
村民們滿懷期待,渴望早日抵達中山領田耕種。
當村長問及官學之事時,得知仍在搭建中,但今年秋季將向整個冀州招收適齡學生,他連聲稱讚並決定舉村遷徙。
儘管頭頂烈日炎炎,他們的決心依然堅定。
全村男女老少出發,沿著易一路西進。
經過連日趕路,他們抵達了邊境之地,再往前就是中山地界。
然而,此時身後出現博陵郡的官軍,一名衛隊長率領五十騎追了上來,嚴令禁止通行,要求博陵民眾即刻回歸當地,否則就地正法。
麵對官軍的強勢,村長嘗試交涉,但衛隊長卻毫不留情地訓斥他並再次強調命令。
村民們都敢怒不敢言,因為他們沒有武器,而且官府嚴格禁止平民擁有武器。
麵對衛隊長的咄咄逼人,村民們隻能緊握著拳頭,咬牙切齒。
村長決定嘗試用金錢來解決問題,他取出自己兩年的積蓄遞給衛隊長,請求行個方便。
衛隊長接過錢袋,滿意地收下了。
邊境處,衛隊長拒絕放行,林二憤怒不已。
年輕的林二試圖奪回被衛隊長拿走的錢袋,卻被輕易推倒在地。
衛隊長警告林二,若不是看在錢的麵子上,他早已喪命。
村長扶起兒子,出麵詢問衛隊長放行條件。
衛隊長表示,上麵下達了死命令,禁止博陵民眾外流,他隻是奉命行事。
近期,博陵郡內出現大量百姓流向中山郡的現象,原來是受到中山郡劉備招撫政策的吸引。
博陵郡守立即采取行動,調集兵馬駐守邊境,阻止民眾遷徙。
眼前的村民是衛隊長攔下的第一批人。
麵對村民的困境,衛隊長表示隻能歎息,讓他們回去。
但村民們不願屈服,感到絕望的同時也在尋找逃脫的機會。
他們看到前方的樹林,認為可以通過樹林逃避五十名騎兵的追擊。
然而衛隊長對此並不懼怕,冷漠地嘲笑了他們的想法,隨即帶領五十騎圍住了村民和他們的財物。
正當緊張的氣氛彌漫時,樹林深處傳來聲音,有村民從隱蔽處竄出,準備挑戰衛隊長和他的騎兵。
村民發現眼前這批人似曾相識,竟是之前進村的流寇。
他們叫苦連連,半路上遭遇官軍便已讓人苦不堪言,為何還要遭遇流寇的襲擊。
衛隊長震驚於樹林中突然出現的上百騎流寇隊伍,對方的裝備與戰馬品質顯然高出自己許多。
廖化率領騎兵率先衝到前方與衛隊長對峙。
廖化質問衛隊長為何要阻攔他們過中山郡。
衛隊長回答他是奉博陵郡守之命勸返遷徙民眾,與廖化無關。
廖化冷笑回應,他們這些日子在博陵、河間、渤海一帶宣傳中山郡的政令,吸引百姓前來投奔,這些百姓已經踏入中山地界,自然是中山百姓。
得知有百姓隊伍被博陵官軍攔在邊界後,他立刻趕來現場。
廖化強調這些百姓是他們中山的百姓,並指責衛隊長越界行事,將博陵地界當作中山地界。
衛隊長憤怒反駁,指出中山與博陵以樹林為界,樹林以西為中山,樹林以東為博陵。
喜歡三國:棺中修煉三百年請大家收藏:()三國:棺中修煉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