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在據縣西門,夏侯淵命令一名年輕將領曹昂率軍五千,前往城中郡守府尋找袁紹並奪取傳國玉璽。
他自己則帶領五千兵馬在西城待命,隨時準備接應。
暴雨如注,視線模糊。
曹昂與夏侯淵兵分兩路進城。
厚重的雨簾讓視線隻能看到前方十步左右的距離,更遠處皆被雨水遮擋。
曹昂詢問叔父夏侯淵:“袁紹是否有可能使用詐術?”
夏侯淵決心闖城尋找玉璽,他強調不能錯過任何機會。
曹昂告知夏侯淵已經探知城中還有未出動的兵馬,這引起了夏侯淵的警覺。
夏侯淵命令曹昂尋找玉璽,而他負責尋找隱藏的兵馬。
兩人的士氣高漲,決定深入城池尋找玉璽。
與此同時,袁術的大將紀靈也在城中尋找玉璽的蹤跡,他得知曹操的兵馬已經進城,但未在意趙雲的存在。
他選擇忽略趙雲而直奔郡守府尋找玉璽。
此時任務已經十分明確清晰,各方勢力都在爭奪玉璽,玉璽之爭愈發激烈。
得到玉璽後撤軍,與袁術彙合,再一同返回淮南。
各部將領已接到命令。
這座曾經由孔融治理的縣城,如今已被曹軍和淮南軍占領,戰鬥激烈,擂鼓聲回蕩在城中的每一個角落。
戰鬥從白天持續到晚上,隨著雨勢的加大,混亂愈發嚴重。
在一間民居中,孔融、太史慈、林百戶等人聚集,黑暗中討論局勢。
孔融對於引入袁紹兵馬造成如今的混亂局麵深感後悔。
林百戶提議派人潛出城去探聽消息,並親自派出兩人去尋找主公兵馬。
孔融則想要親自出門去勸和各方停戰,但被太史慈和林百戶勸阻。
太史慈打算趁亂去奪取玉璽,而林百戶告知袁紹並沒有玉璽,玉璽已在主公手中。
太史慈震驚地聽聞玉璽在劉備手中,並明白了袁紹的陰謀。
林百戶則暗罵袁紹“自取其辱”
。
雨夜中,曹昂率軍進攻縣城中的郡守府邸,欲奪取玉璽。
火光中,他們發現擺在案桌上的白玉盒子竟然是空的。
而此時紀靈率領的軍隊已經包圍了府邸,逼迫曹昂交出玉璽。
曹昂無奈扔出空盒,引發紀靈大怒。
雙方隨即展開激戰,狹隘的府邸內一片混亂。
儘管曹昂年輕且兵力不如紀靈,但他依然奮力抵抗。
紀靈的兵馬圍攻之下,曹昂接連潰敗。
儘管他進行了三次猛烈的突圍,卻始終無法突破紀靈的包圍圈。
無論曹昂如何強調沒有玉璽,紀靈始終不信任他,堅持要求交出玉璽以保命。
在混戰中,曹昂被紀靈擊敗,披頭散發,但仍沒有放棄突圍,不斷衝擊想要殺出去。
就在紀靈準備處決曹昂之際,曹軍突然激發出視死如歸的戰意。
部將們紛紛上前撲殺紀靈,為曹昂打開了一個突圍口。
損失慘重的曹軍士兵,護著曹昂殺出了府外。
紀靈心係玉璽,率眾追擊。
夜晚的城池被暴雨籠罩,城中戰鬥激烈,火光四濺。
在城東的一個偏僻校場,袁氏所有精銳兵馬在等待命令,人人鎧甲齊全,長矛在手,隊列整齊,任憑暴雨衝刷也不躲避。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前方,等待命令的發出。
袁紹身披盔甲,站在校場的最前方,毫不理會空中的雨水劈打。
此刻,袁紹放下了榮華富貴與奢侈生活,展現出諸侯應有的英勇果敢。
這一戰,將決定他的命運。
探子從雨中歸來,報告說已將假玉璽送往城外的趙雲營寨,消息已廣泛傳播。
袁紹詢問探子城中情況,得知由於大雨和混亂,無法分辨出各方的兵馬。
他聽到後決定再等一等,等到曹操、袁術、劉備三方的兵馬徹底交火再行動。
與此同時,關於玉璽被送到劉備軍營寨的消息也傳得沸沸揚揚。
紀靈得知此消息後震驚,放棄追擊曹昂,率兵前往城外。
夏侯淵在得知玉璽落入劉備手中的消息後也感到驚訝,並決定全軍撤離戰場。
他認為局勢已經混亂到難以掌控,且袁紹可能再次與劉備達成了某種協議。
他猜測袁紹利用玉璽吸引諸侯兵馬,現在選擇撤出城外以應對可能的陰謀。
最終,袁紹見時機成熟,下令全軍出城。
戰鼓聲中,他準備利用混亂的局勢,一同出城迎戰。
戰鼓震天,蹄聲如潮。
袁紹的大軍猝然而至,蓄謀攻我主之地。
一支輕騎兵突出重圍,其首領是張繡。
他揮軍疾呼:“袁紹,你計策陰謀已被我主識破,今日便是你的末路!”
張繡率領的精兵良將一路馳騁至城門口,由東門奇襲而來。
在錦衣衛提供的情報協助下,成功突襲袁紹大營。
他高喊:“皇叔麾下大將張繡在此!”
手持長槍,勇猛地向前衝殺。
袁紹大軍被一分為二。
文醜率軍試圖攔截張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時此景讓袁紹憤憤不平,不斷怒罵敵手之名。
緊接著又有一支冀州軍突襲而來,領軍的正是華雄。
他們勇猛殺敵,讓袁紹的怒火更加旺盛。
華雄嘲笑對方:“袁本初,你不過是連據縣城都保不住的廢物。”
戰鬥進行到白熱化階段,文醜大聲指揮士兵保護袁紹突圍。
袁氏大軍陷入絕境卻依然堅守戰鬥信念。
張繡見勢大笑,命令冀州軍阻止對方突圍。
這場激烈的戰鬥讓袁紹大軍陷入困境,難以突圍成功。
袁紹憤怒地痛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