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江東軍後方大亂,一支兵馬從後方突襲,迅速衝破江東軍的陣型。
孫策得知韓當將軍麾下的潰軍叛變後大驚失色。
他無法相信這是真的,因為這支兵馬一直忠誠於他的父親孫堅。
然而現實告訴他,這支兵馬並非韓當的人,而是另有他人。
此刻,孫策臉色驟變,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大喊道:“納命來!”
人群中爆發出高喊之聲。
藍玉衝破江東軍陣型,直逼孫策背後。
與張遼一同夾擊孫策。
藍玉高喊:“皇叔麾下藍玉,領教孫策高招!”
隨即策馬直取孫策。
孫策大怒,意識到這是劉備的兵馬,利用韓當的屍首騙過他。
戰鬥激烈,孫策獨自對抗張遼和藍玉,但江東軍已節節敗退。
部將建議孫策撤退,但孫策倔強不退,四周江東兵已潰不成軍。
局勢危急,部將再次勸孫策撤退。
孫策無奈下令撤退,江東軍向南潰逃。
張遼和藍玉抓住機會,急忙下令不追擊。
隨後,一名親衛兵得到劉備的雙股劍,偽裝成江東軍士兵,奉命去尋找孫堅。
張遼囑咐親衛兵務必按照計劃行事。
孫堅接到命令後率領軍隊迅速行動。
消息傳來,其長子已經戰勝劉備,並繳獲了他的隨身兵器。
士兵們高興地帶著好消息與孫堅彙報。
同時,他的長子還有命令要傳達給孫堅,劉備已經敗退,正在向東海和琅琊方向撤離。
孫堅需要率領軍隊向東追趕劉備,他的兒子將用雙股劍去彭城傳遞信息給周瑜和黃蓋,散播劉備已死的消息,擾亂呂布軍方的軍心。
孫堅在聽到這些消息後十分興奮,立即下令全軍東進攔截劉備。
軍隊迅速改變路線前往目的地。
到達彭城後,由於近期戰事頻繁,城頭上守城的將士十分疲憊,且目前處於交替防備階段。
夜色中,袁軍將士正在巡邏,負責值守的校尉在確認一切正常後稍作休息。
他感歎這場大戰不知何時才能結束。
城中士兵麵對劉備與孫堅的兵馬,信心喪失殆儘。
軍中將士人心惶惶,若非袁術僭越稱帝,冊封官職,提振士氣,恐怕早已無心守城。
東門校尉長歎不已,期盼這場混戰能早日結束。
彭城已被敵軍四麵合圍,即便東門敵軍撤兵,整個彭城也難支撐長久。
身為守城校尉,他憂心忡忡,思索著若彭城失守,劉備和孫堅的態度未知。
他身為土生土長的徐州人,原屬陶謙麾下,後投降袁術以保性命。
如今眼見袁術大勢已去,他並不想為袁術犧牲,更傾向保全自身。
夜色中,他的思緒紛繁複雜。
軍侯的提問引發眾人討論,他們均對守城前景感到悲觀。
東門校尉等人談論冀州等地的富饒與劉備兵強馬壯的實情,心生羨慕。
眾人心神不寧,均認為與劉備交戰並非明智之舉。
校尉巡視時,發現周圍巡邏的士兵越來越少,腳步聲也越發稀疏。
陶商與陶應兄弟二人重獲自由,被簡雍秘密放出。
二人重返城頭,麵對東門校尉及其一眾軍侯時,陶商用刀架在其頸側逼其投降。
東門校尉震驚之餘,意識到這是陶家軍的反擊,而他自己率領的兵馬,本質上仍是陶使君的軍隊。
因此他迅速作出決定,選擇跟隨陶商,共同對抗袁術。
陶商吩咐陶應去啟動城門機製,準備迎接衛將軍的軍隊進城。
隨著城門的緩緩打開,陶商命令舉火以。
彭城烽火,呂布揮軍破城之際。
城門樓上,火光閃爍,三柄巨大的火把照亮夜空。
城外,呂布遙遙望見火光,心中大喜,命令高順率領陷陣營衝鋒。
騎兵如箭疾馳,衝向城門。
後方陷陣營將士步伐整齊,聲勢震天。
城門轟然洞開,呂布揮軍如潮水般湧入城內。
他如猛虎下山,一騎當千,所向披靡。
其勢如虹,直接占據東門。
袁術的守軍尚未反應過來,便已潰不成軍。
呂布與內應陶商、陶應合作無間,輕易攻破彭城。
皇宮之中,沉睡中的袁術被喊殺聲驚醒。
震驚於眼前的火光與局勢,他急忙派人前往東門探明情況。
雖然心有預感,但他仍然抱有一絲希望。
一名心腹士兵趕到袁術麵前報告,袁術急忙命令其前往東門探查真實情況。
此刻的他臉色蒼白無比,內心慌亂不安。
袁術內心震驚之際,命令士兵緊急集合。
他親自率領一批心腹將士,迅速向東門進發。
與此同時,孫堅在追擊劉備的途中突然接到消息:彭城已被攻破。
他本以為是周瑜和黃蓋取得勝利,不料竟是陶商和陶應兄弟為內應,放呂布和高順的兵馬進城。
麵對突況,孫堅猶豫不決,究竟應該繼續追擊劉備還是立刻返回彭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孫堅麵對艱難選擇,毅然決定殺回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