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詢問眾人的意見,得到了武將們的認同。
文臣們麵帶苦澀,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充滿挑戰和紛爭的秋季。
賦稅都被用於軍事行動。
主公已經做出決策,我們必須全力以赴。
在河內郡,百姓已經逃離,隻剩下混戰的白波軍和西涼軍。
在朝歌縣縣衙府邸裡,徐榮遇到了一位舊友張濟。
張濟的到來讓徐榮警覺起來。
自董卓兵敗身死後,西涼軍分崩離析,大部分歸順了劉備。
如今,劉備麾下集合了許多大將,如呂布、張遼等。
而李傕、郭汜則與韓遂聯合,與馬騰開戰。
徐榮在河內郡一帶統領兵馬。
張濟直接表明來意,劉備聽聞徐榮缺少兵馬,故派他贈送八百西涼勇士。
徐榮對此難以置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讓他難以理解和接受。
然而,張濟並沒有多言,直接起身告辭,表示若需要糧草和兵馬,儘管派人去湯陰找他。
張濟離去後,徐榮站在城頭上,心中疑惑重重,劉備何時變得如此大方?莫非其中有所圖謀?雖然得到了八百將士,但徐榮卻不敢輕易動用。
在河內地界的山陽縣,徐晃一直處於困惑之中。
他努力從徐榮手中奪取糧草,但始終無法如願。
出人意料的是,此刻竟然有人主動送來糧食。
眼前的張燕與華雄,曾經是黑山軍首領和西涼大將,如今效忠於劉備。
他們帶來的這批糧草,解決了徐晃的燃眉之急。
對於劉備的此舉,徐晃心存疑慮,試探性地詢問是否有何條件。
張燕回答隻是單純的贈送,並無其他要求。
張燕簡短解釋後,便與華雄告彆,離開山陽縣。
他們表示,如果需要更多的糧草,可以直接去湯陰縣尋找他們。
路上,華雄擔心徐晃不知好歹,浪費了這五十車糧草。
然而,張燕卻表示信任劉備的決策,認為各位先生已經算計好了一切。
華雄雖然嘟囔了一句,但也無可奈何。
數日後,白波軍與西涼軍的使者同時出現在湯陰縣城外。
雖然雙方有敵意,但張燕和張濟同時將他們接走。
不久之後,北門派出五百人,南城運出三十輛車,兩軍各自返回營地。
城頭上,李儒建議華雄和張濟不要持續無償援助,提出“事不過三”
。
下一次來訪的將是徐晃和徐榮。
短則三五日,長則半個月,劉備將會南下湯陰。
朝歌縣內,風雲變幻。
徐榮在此躊躇,他麵臨著一個重大選擇:是否要將兵馬歸順朝廷?麵對這選擇,朝廷現今的主宰者劉備與昔日董卓的統治,究竟有何本質的不同?他擔憂的是,效忠朝廷後,劉備是否會步上董卓的後塵。
正當徐榮焦慮無策之時,眼前突然出現了奇異景象。
憑空出現一道星芒閃耀的身影,讓他驚愕不已,他立刻拔劍戒備。
然而,那身影懸浮空中,背對著他,仿佛神秘莫測。
陽光灑在此影上,地麵竟無一絲影子,令徐榮心神緊張到了極點。
來者自稱劉勝,聲音平緩地安撫了徐榮的緊張情緒。
在徐榮的詢問下,劉勝開始詳細解釋劉備與董卓的不同之處。
通過對比昔日的關中慘狀與現今冀州等地的繁榮穩定,徐榮心中的疑慮逐漸消解。
儘管心中仍有疑慮,但在劉勝的耐心解釋下,他意識到最好的方式就是親眼見證。
劉勝提出近期有從魏郡返回的河內郡百姓,他們的事跡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見證。
這些百姓在各地奔走相告,帶領鄉親們的行動,無疑是一個展現現狀真實的途徑。
劉勝命令徐榮行動,前往魏郡。
他要求徐榮抓捕幾名百姓詢問情況,並派遣心腹進入魏郡邊界探查當地百姓生活狀況。
徐榮接到任務後表現出一些疑慮和震驚,因為他突然收到了一封來自幾百年前的曆史人物劉勝的信件。
確認信件真實性後,他開始執行任務。
同時他也驚訝於這個世界上是否存在鬼魂之事。
之後,徐榮派遣士兵進行任務,並開始集結軍隊準備行動。
此時,在山陽縣的徐晃麵臨糧食短缺的問題,他考慮是否再次向張燕借糧,但最終決定放棄這個計劃,因為他擔心會被拒絕或引起不必要的衝突。
這時一名白波軍士兵前來報告情況。
門外來了一名自稱能解決主公煩惱的白衣文士。
士兵將此消息告知徐晃,他愣在原地,心中疑惑這是何許人也。
隨後,白衣文士被帶入見徐晃。
徐晃詢問其來曆,白衣文士笑而不答,隻詢問是否知道黃巾軍和黑山軍。
徐晃雖出身白波軍,對這些勢力有所了解,但誤以為白衣文士是在嘲諷他。
然而,白衣文士擺手表示並無他意,並告知黃巾軍和黑山軍已歸順朝廷,且在朝廷治下的五州之地安居樂業。
喜歡三國:棺中修煉三百年請大家收藏:()三國:棺中修煉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