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複扶起一位跪地痛哭的老婦人,
看著台下無數雙飽含熱淚卻充滿信任的眼睛,沉聲道:
“青州的父老鄉親們!
董卓亂命,世家偽善,皆不能動搖我青州根基分毫!
從今日起,我青州,隻奉弘農王少帝劉辯)為正朔!
秣馬厲兵,整軍備戰!
待時機一到,必提兵西向,
誅殺國賊董卓,廓清寰宇,還我大漢朗朗乾坤!”
同時劉複下令祭奠那些被張儉和宦官害死滅族的無辜者。
“謝劉使君!”
有幸存者遺孤出言感謝。
消息傳出後各人反應各有不同,
董卓樂嗬嗬的對李儒說:
“如今劉複徹底得罪世家了。”
反應最大的當屬孔融,
當年因為他年幼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收留了張儉,致使哥哥孔褒慘死。
不久母親鬱鬱而終,雖然外邊的傳說是孔家母子三人爭相認罪,美名遠揚。
但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絕對不要這狗屁名聲!
他恨不得親手切了張儉,但卻絕對不可以在外表現出來。
為了維護形象,不能過分,不過聽說孔融好幾天都和朋友晏飲大醉。
時間如梭,初平元年190年),
東郡太守橋瑁詐作京城三公書信,
發檄文傳至各鎮諸侯,陳述董卓罪惡,
稱天子危難,企望義兵以釋國難,於是諸侯紛紛響應,共同起兵討董。
最後群雄彙集,共同結盟對抗董卓。
通過眾諸侯推舉,袁紹任盟主。
青州牧、安東將軍、武威侯劉複,得知消息後。
點起兩萬精銳兵馬,
帶著典韋,黃忠,文醜,周元,王奎等文臣武將浩浩蕩蕩向諸侯會盟之地進發。
一路上,軍旗烈烈,刀槍映日,百姓側目。
到達會盟處時,隻見各路諸侯營帳連綿,人聲鼎沸。
曹操、袁紹等諸位豪傑已在此彙聚。
劉複下馬步入大帳,與眾人一一見禮。
袁紹見劉複前來,起身相迎,笑道,
“久聞劉將軍大名,今日得見,實乃幸事。
此次討董,將軍帶來兩萬雄兵,想必定能為我等增添不少助力。”
劉複拱手道:
“董卓逆賊,人人得而誅之。
劉複雖不才,願為討董大業肝腦塗地。”
由於劉複來時眾人已經結盟完畢,所以劉複就以客軍暫駐。
這也是劉複故意謀劃的,他並不想和這些東西混成一團。
劉複來此,就為了給自己和手下眾將揚名。
此時的名聲,真能當刀兵錢糧使用,看看袁紹,就知道名望的重要了!
還不明白就看看劉備,他憑什麼被推為徐州話事人?
還不是幾年如一日的賺取名聲換來的?
至於手下眾將,哪個當將軍的不想揚名立萬?
手下將士既然需要,劉複當然會全力幫他們揚名!
甚至為此賠上一大筆錢糧也無所謂。
來之前劉複和戲誌才等謀士已經確定好,
此去討董,唯一需要的就是名望,其它都可靠邊站!
至於從聯軍弄點糧草錢財……
和賺取名聲,圖謀三州相比,那就是個屁!
人生在世,不過名利二字,劉複團夥兒此次就是為名而來!
最近幾年都不可能有比這更好的撈名聲的機會了!
而撈取的名望越大,將來圖謀徐州兗州豫州越容易。
旌旗蔽日,營壘連綿數十裡。
袁紹身為主盟,高踞主位,雖麵帶笑容,眼底卻藏著審視與算計。
曹操立於其側,目光銳利如鷹隼,掃視著每一位進帳的諸侯。
袁術、劉岱、張邈、孔伷、張超、鮑信……一張張或熟悉或陌生的麵孔,帶著各自的目的和野心。
當帳外傳來一陣沉穩有力的腳步聲,帳內喧囂略減。
帳簾掀開,劉複一身玄色魚鱗甲,外罩暗紅戰袍,按劍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