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留王城。
魏王宮闕的飛簷下,銅鈴碰撞出清冷碎響。
劉複獨立高台,手中一卷帛書被攥得死緊——長安細作急報,董卓伏誅,王允秉政,而大儒蔡邕竟因一聲歎息被下獄縊殺!
“伯喈先生……”
劉複喟然長歎,聲線沉鬱如壓城黑雲。
他憶起熹平石經矗立太學,那力透碑石的字跡曾是多少寒門士子仰望的星鬥。
“董賊之惡,千刀萬剮亦不足惜!
可伯喈公何罪?修史存文,正定六經,此乃華夏脊梁!
王允……此小人何其短視!”
他猛地一掌擊在冰冷的石欄上,指節泛白。
蔡邕之死,非止一人之歿,更似一個時代文脈的斷裂聲。
劉複眼底寒光凝聚:
“這天下,容不得清流立命,欲挽狂瀾,非破釜沉舟,重塑乾坤不可!”
隨後觀看其它情報,發現王允政策簡直亂七八糟、狗屁不通,殺董卓後,不僅不趁西涼兵驚恐萬狀的時候迅速招降西涼兵,
同樣亦不趁勢出擊,在西涼兵處於恐懼之中士氣全無,軍心混亂的時候將其擊破,反而磨磨唧唧等著西涼軍恢複,被彆人掌控!
正事兒不乾,整日勾心鬥角,還特麼因為彆人一聲歎息,去殺害一個文壇領袖!
劉複依此迅速判斷出王允依舊會死,長安城依舊會如同曆史上一樣落入西涼兵之手。
在思考片刻後,雖然此事中也有利益可獲,
但劉複決定還是先清洗了自己境內貪婪世家再說,畢竟已經籌謀多時。
再次看了看“蔡伯喈被王允所殺”幾個刺目的大字。
“可惜了……”
他輕歎一聲,聲音散在風裡。
身後侍立的健壯侍衛肅立,銅鈴般的眼睛警惕地掃視四周。
這位魏王近來越發深沉,他們這些屬下都能感覺到麵對魏王時的壓力與日俱增。
“傳令,明日大朝會後設靈堂祭奠蔡中郎。”
劉複突然轉身,玄色王袍上的金線在陽光下閃過一道銳光,
“讓各學院那些學子都來,特彆是會寫文章的,好好祭祀一下伯喈先生。”
近衛抱拳應諾。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二月,春日高照。
長安城再次被西涼兵攻破已經幾個月了。
劉複手下已經做好清洗名聲不好的世家的準備。
更深漏殘,魏王書房內燭火通明,炭盆驅不散彌漫的凝重。
劉複將謄抄的細報推至案中:
“董卓授首,長安大亂,王允無能,西涼諸將擁兵自雄,重奪長安,掌控偽帝劉協。
此誠天下之變局,亦是我魏國犁庭掃穴之機!”
他目光如刀鋒般掃過在座三人——國相戲誌才、長史程昱、安西將軍曹操。
“然欲廓清寰宇,必先固本。”
劉複指尖重重敲在地圖青、兗、徐、豫四州疆域上,
“豪強兼並,膏腴儘歸塢堡;黔首失地,輾轉溝壑為奴。
此等痼疾不除,新政如沙上築塔,大軍如無根之萍!”
他霍然起身,語如金石交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