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後的第三日,李勇在朝鮮縣設立臨時帥府,開始全麵推行治理。
樂浪漢民多為前漢移民後裔,保留著中原習俗。
李勇專門設立“漢民事務處”,由王遵負責,處理漢民糾紛,恢複漢家禮儀。
他還從青州東萊調運書籍、農具,在城中開設學堂,讓漢家子弟學習中原文化。
不少被劉複親自培養的初中級彆大才被派出山任教,城中重現漢家文風。
樂浪郡周邊居住著土著部落,此前常和公孫瓚軍隊衝突,對漢軍心存警惕。
了解情況後,為了安穩發展,也為了對付可能的公孫度突襲,李勇決定和這些土著和平相處。
李勇派使者攜帶綢緞、鹽鐵、農具前往各部落交易,說明魏軍與公孫瓚殘部不同,願與土著和平共處,互通有無。
這本來是雙贏的事兒,結果部落首領見魏軍帶來交易的物資豐厚,心生貪念,竟然直接讓手下搶了物資!
不僅如此,竟然還綁了使者妄圖敲詐魏軍。
真是人善被人欺啊!
這惹怒了李勇,派兵突襲了這些部落,把部落所有統治者家族都給殺了個乾淨。
殘餘的部落普通人紛紛表示歸附,推舉人前往縣城繳納貢品,以示臣服。
李勇乾脆把這些土著編戶齊民,改漢籍,教說漢話。
蔣欽在朝鮮縣外的港口修築防禦工事,建立水師基地,將帶來的戰船進行檢修保養,
同時招募熟悉海路的本地漁民加入水師,增強樂浪的海防能力。
周泰則在城外訓練士兵,選拔漢民與歸化的土著青年組成地方軍,負責維護治安,防備公孫度可能的襲擾。
李勇信鴿向劉複上奏,請求正式設立樂浪郡官府體係。
劉複很快批複:
任命王遵為樂浪太守,保留其原有職權;
派遣三名文官協助治理,推行魏國律法;
在朝鮮縣、屯有縣等重要城鎮設立驛站,加強與幽州的聯係。
至此,樂浪郡正式納入魏國行政體係,大漢旗幟重新在這片海東土地上飄揚。
治理初見成效後,李勇命周泰鎮守朝鮮縣,蔣欽巡視沿海諸縣,自己則率領主力水師返回遼西,向劉複複命。
當他將樂浪地圖和治理章程呈給劉複時,劉複大喜過望,當即下詔書:
“李勇收複樂浪有功,加上收複幽州各郡的功績,晉鎮東將軍,仍領幽州牧;
周泰負責鎮守樂浪;
蔣欽領樂浪水師,負責樂浪的防衛。”
樂浪收複的消息傳回薊縣,整個幽州為之震動。
至三月底,幽州七郡漁陽、廣陽、涿郡、右北平、遼西、遼東屬國、樂浪)儘歸魏國所有,東邊隻剩下遼東郡仍在公孫度手中。
此時又傳來捷報:
張合率領的偏師成功收複代郡、上郡,將魏國勢力擴展到並州北部,與幽州東部的收複行動形成呼應。
薊縣的幽州牧府內,劉複正與謀士將領們商議下一步計劃。
牆上的地圖已更新,幽州全境被標注為魏土,隻有遼東郡依舊空白,如同一塊補丁。
“主公,如今幽州已定,當乘勝討伐公孫度,將遼東納入版圖!”
文醜按捺不住興奮,上前請戰,
“末將願率騎兵出遼西,直取襄平!”
李勇剛從樂浪返回,接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