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進行到第十日,卻遇突發狀況——內江一處堤壩出現裂縫,江水不斷滲出。
張老匠急得滿頭大汗:
“大人,這裂縫若不及時堵住,怕是要垮!”
諸葛瑾迅速趕到現場,蹲下身觀察裂縫寬度,又用竹尺測量堤壩厚度:
“裂縫寬三寸,深五尺,需用沙袋填堵,再用糯米灰漿加固。”
他當即下令,讓工匠將沙袋裝滿沙土,層層填入裂縫,又親自調配糯米灰漿——按照新學中的比例,糯米、石灰、沙土以123混合,加水攪拌至粘稠。
“灰漿需填實裂縫,不得留有空隙!”
諸葛瑾手持木勺,親自將灰漿倒入沙袋縫隙中,
“待灰漿凝固,其強度堪比岩石,可保堤壩無虞。”
經過三日三夜的搶修,裂縫終於被堵住。
張老匠看著加固後的堤壩,對諸葛瑾豎起大拇指:
“先生不僅懂算學,還懂治水,俺服了!”
諸葛瑾卻未放鬆:
“後續還要定期巡查,若發現隱患,需及時處理。”
在諸葛瑾的統籌下,都江堰修繕工程進展神速。
這日,諸葛瑾展開水文記錄竹簡,眉頭緊鎖。
他注意到一組異常數據:
“去歲七月,水位較往年同期高三尺有餘,但流速反降?”
“先生明察,”
李翁歎道,
“渠首淤泥堆積,河道抬升,致使水流不暢。若今夏再遇大雨,恐有潰堤之險。”
當晚,諸葛瑾在油燈下伏案疾書。
他運用劉複所傳的新學算法,重新計算都江堰各處的承壓和流速指標。
“《九章算術》中的均輸術雖可計土方,然於水力測算尚有不足。
此等計算還是魏王新授的算法更簡便。”
他喃喃自語,筆下不斷出現各種替代符號:
“設某為流量,甲為河寬,乙為水深……”
經過徹夜運算,他終於得出一個驚人結論:
若不能在汛前及時清淤加固,今年汛期發生大規模潰堤的概率將高達七成。
次日黎明,諸葛瑾立即求見曹操。
“清淤工程需再增加征調民夫三萬,銀錢五十萬?”
曹操看著諸葛瑾呈上的預算書,麵露難色,
“如今益州初定,府庫空虛啊。”
諸葛瑾早有準備:“下官有一策,可解此困。
現今蜀中流民甚眾,原先修繕都江堰時就招募過一批,采取的以工代賑,現在可繼續以工代賑,凡參與工程者,每日給米三升,錢二十文。
如此,既省國庫開支,又可安頓流民。”
曹操擊節稱讚:
“妙計!就依此辦理。”
工程啟動後,諸葛瑾展現出非凡的組織才能。
他將流民編成百人一隊,每隊設工頭一名;
又創新性地采用輪班製,使人歇工不歇。
然而難題接踵而至。這日,李翁急匆匆來報:大人,飛沙堰段發現地基鬆動,按原方案清淤恐致坍塌!
諸葛瑾親赴現場,懸繩下到堰底勘察。他發現由於常年衝刷,堰基已被淘空多處。
“立即停止此段工程!”
他果斷下令,
“傳所有工匠頭目,重新議定施工方案。”
是夜,工程帳內燈火通明。諸葛瑾在地上畫出堰體結構圖:
“傳統夯土法已不適用,需采用‘石籠法’:編竹為籠,內填卵石,層層堆疊。”
有老工匠質疑:
“此法耗工費時,汛期將至,恐來不及啊!”
諸葛瑾目光堅定:
“治水之道,質量重於速度。我已有計算——”
他取來算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