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留。
魏王劉複高踞王座,身著黑色玄衣,冕旒垂麵,雖隻是壯年,但久居上位,征伐四方,已然養出了一股不怒自威、俯瞰天下的氣勢。
殿下,戲誌才、程昱、周元等核心謀士肅立兩旁。
大殿中央,一名來自荊州前線的玄耳閣高級密探正躬身彙報,聲音清晰而冷靜,將襄陽近日來的風雲變幻一一陳述:
劉表罕見強硬,暫時壓製蔡瑁、蒯越;緊急召黃祖率江夏軍入襄;
與江東使者魯肅秘密接觸頻仍,雖進展緩慢但聯盟之象漸明;
城內流言四起,各方勢力暗流湧動……
劉複靜靜聽完,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王座的扶手,發出篤篤的輕響,在寂靜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諸卿,如何看待?”
劉複的聲音平穩,聽不出喜怒。
老成謀國的戲誌才率先開口,聲音略微沙啞:
“大王,劉景升垂死掙紮爾。
其召黃祖入襄,恰說明其內部空虛,無人可用,隻得倚仗此等驕橫跋扈之將,此乃取亂之道。
黃祖與襄陽舊部必生齟齬,我可靜觀其變,待其自潰。”
程昱接口,語氣更顯激進:
“誌才之言雖善,然坐等其亂,恐耗時日久。
今孫策周瑜雖平內亂,然江東元氣未複,正應趁其孫劉聯盟未固,荊州內患叢生之際,以泰山壓頂之勢,迫其速崩!
臣建議,命張合、於禁諸將加大邊境壓力,製造大軍即將南下的態勢,令荊州上下寢食難安,加速其內部分裂。”
周元補充道:
“二位先生所言極是。此外,玄耳閣在荊州活動頗有成效,當下更應火上澆油。
重點當在黃祖軍及其與襄陽關係上做文章。
謠言需更尖銳,更直指其痛處。
同時,對蔡瑁、蒯越等失意之人,當許以重利,誘其鋌而走險。
若能使其內亂先於外患爆發,則我大軍可坐收漁利,兵不血刃而下荊襄。”
劉複微微頷首,目光掃過麾下這些智計超群的謀士,最終做出決斷:
“準諸卿所議。傳令:
一,著征南將軍張合、平虜將軍於禁,即日起加大在宛城一帶的軍事活動。
多置旌旗,廣派斥候,進行大規模演武,製造大軍集結、不日南下的聲勢。
可酌情進行小規模越境挑釁,試探其反應,但暫不引發大戰。”
“二,令玄耳閣‘夜梟’:
其一,加大力度策反蔡瑁、蒯越,告訴他們,孤王的耐心有限。
若能在魏軍抵達時獻城立功,孤必以侯爵之位待之,保其家族富貴綿長,甚至猶勝今日!
鼓勵他們,若時機恰當,可自行決斷,果斷行事!”
“其二,集中力量,在襄陽,尤其是在黃祖軍中和新到的江夏兵內,散播謠言。
孤剛看情報,張合等人已經散播了謠言說劉表病重疑心,召黃祖回襄陽實為明升暗降,欲削其兵權,以免尾大不掉,重蹈蔡瑁覆轍;
再言文聘等荊州嫡係將領嫉妒黃祖之功,欲奪其兵,排擠江夏將士;
更反複強調,江東孫策、周瑜恨黃祖入骨,所謂聯盟皆是權宜之計,一旦荊州事定,必拿黃祖之首級祭奠孫堅!”
更有伺機進行小規模破壞,製造恐慌,將禍水引向江東細作或荊州內部派係傾軋!
此謀劃不錯,再加大投入,讓謠言更猛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