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複微微頷首,目光轉向文臣隊列: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北伐成敗,半係於後勤。程昱。”
“臣在!”
戶部尚書程昱應聲出列。
“朕命你總籌北伐一應後勤糧秣、軍械轉運、民夫調度,各州郡官吏,見你如見朕,若有延誤推諉,你可先斬後奏!”
劉複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
“告訴朕,可能辦到?”
程昱深吸一口氣,花白的胡須微顫,眼中卻是一片堅毅之色。
他知道這是何等沉重的擔子,但更知此戰關乎國運。
他重重躬身:
“陛下放心!北伐初期後勤中心暫定鄴城,
臣即日便移駐鄴城,督運糧草。
臣在,糧道必通!
臣縱肝腦塗地,亦不使我前線將士有一日斷炊!”
“好!”
劉複讚了一聲,
“所需錢糧幾何?”
程昱顯然早有腹案,立刻答道:
“首批需調集糧草八十萬石,豆料三十萬石,草料無數。
征調民夫二十萬,大車三萬乘,騾馬五萬頭。
後續根據戰況,仍需持續補充。國庫充盈,足以支撐!
然需立刻下令,命江南、淮南、河南諸道糧船即刻北調,河北諸郡即刻征發民夫!”
“準!”
劉複大手一揮,
“所需一切,儘數撥付!朕隻要結果!”
戰略方略與後勤總籌已定,接下來便是更為具體的人事任命與各方協調。
兵部尚書出列,詳細稟報各路大軍兵力配置、武器裝備調配情況,重點強調了新式馬具、環首刀、改進弩機、以及為騎兵配備的輕型手弩的優先供給。
工部尚書則奏報軍工生產情況,保證箭矢、甲胄、攻城器械的持續供應,並承諾隨軍工匠營的規模和技術支持。
禦史大夫則強調軍紀,請求派遣監軍禦史隨各行營,記錄功過,嚴懲違紀,尤其是對待歸順部落與俘虜的政策,需明確詔告全軍,不得濫殺,以利分化招撫。
朝堂之上,效率極高。
一項項決策被迅速做出,一道道命令被擬成詔書,用印下發。
整個帝國的戰爭機器,在劉複的意誌下,開始高速運轉起來。
每一位被點到的將領都慨然領命,每一位被委以重任的大臣都感到了沉甸甸的壓力與榮耀。
他們深知,這不僅是一場戰爭,更是一場決定未來數百年北疆格局、乃至大宋國運的豪賭。
退朝的鐘聲響起時,已近午時。
文武百官懷著各種複雜的心情退出大殿,但每個人的步伐都顯得匆忙而堅定。
他們需要立刻回到自己的衙署,將皇帝的意誌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劉複獨坐於禦座之上,看著瞬間空曠下來的大殿,微微舒了一口氣。
定策隻是第一步,接下來的征途,才是真正的考驗。
內侍王謹悄步上前:
“陛下,呂中郎將殿外求見。”
呂中郎將自然是呂綺玲,上次回歸後升任了老呂曾經任過的職位。
劉複眼中閃過一絲了然:“宣。”
呂綺玲去而複返,快步走入殿中,臉上的興奮之色尚未褪去,卻多了幾分鄭重。
她來到禦階下,再次行禮。
“可是對獨領一軍,心有疑慮?”
劉複主動開口。
呂綺玲抬頭,目光灼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