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複看著躍躍欲試的曹操,想起這貨的誌向。
心中念頭飛轉。
他豈會不知曹操的雄心?
但正是這份雄心與能力,用之正途,便是開疆拓土的利劍。
如今大宋體製已固,君權穩固,也不怕他有什麼彆樣心思。
更何況,對付馬超這種將才的叛亂和複雜的羌胡問題,確實需要曹操這樣的帥才。
“曹孟德。”
劉複聲音提高了幾分。
“臣在!”
曹操朗聲應道。
“朕命你為征西將軍,總攬涼州平叛事宜。
涼州駐軍及各路援軍,皆受你節製。
你可能為朕,為大宋,平定此亂,揚我國威於西陲?”
劉複的目光銳利,仿佛能穿透人心。
曹操深吸一口氣,壓下翻湧的情緒,斬釘截鐵地答道:
“臣,蒙陛下信重,敢不鞠躬儘瘁,效死以報!
馬超不過跳梁小兒,羌胡附逆,看似洶洶,實乃烏合之眾!
彼等利則蟻附,敗則鳥散,缺乏穩固根基,更無長遠之謀。
臣已有初步方略!”
“講。”
劉複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曹操走到殿側懸掛的巨幅西北輿圖前,手指點向涼州:
“陛下,諸位同僚。
馬超之憑,無非二者:
一曰其個人驍勇,可激勵叛軍士氣;
二曰羌氐騎兵來去如風,善於野戰。”
他話鋒一轉:
“然其致命弱點亦在於此!
叛軍成分複雜,馬超舊部、羌族部落、乃至些許趁亂而起的馬賊,各懷鬼胎,號令難一。
徹裡吉等羌酋,為利而合,豈肯真心為馬超賣命?
此其一也。
其二,叛軍攻城能力必然薄弱,其戰略無非是流竄劫掠,破壞交通,試圖迫使我在廣袤的涼州大地疲於奔命。”
曹操的手指沿著輿圖上的重要城池和道路劃過:
“故臣之策,核心有八字:‘速戰速決,分化瓦解’!”
“具體而言,”
曹操胸有成竹地分析,
“一、我軍當依托已修通之水泥官道,快速集結精銳,尤其是騎兵與強弩部隊,直插叛軍活動核心區域,尋求主力決戰,以泰山壓頂之勢,擊其魁首,不可與之陷入曠日持久的追逐戰。”
“二、嚴令各州縣堅壁清野,固守待援,使叛軍掠無所獲,削弱其持續作戰能力。”
“三、大力推行分化之策。
陛下仁德,可明發詔諭,宣布隻誅首惡馬超及少數頑固酋首,其餘脅從者,隻要放下兵器,一概不問。
並可暗中派遣使者,聯絡與徹裡吉有隙或態度搖擺的羌族部落,許以優待,使其內部分裂,甚至倒戈。”
“四、軍事打擊與政治招撫雙管齊下。
一旦擊潰叛軍主力,立即著手善後,參照漠南舊例,重新劃定牧區,任命恭順首領,將叛亂部落壯丁編入築路隊伍,化破壞之力為建設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