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率領中軍主力抵達涼州州治冀縣時,涼州刺史及以下文武官員早已出城十裡相迎。
此時的涼州,雖然邊境地區狼煙四起,但州治所在還算安穩,隻是城內氣氛緊張,市麵略顯蕭條。
曹操並未立刻入駐為他準備的氣派行轅,而是直接進入了涼州州府的議事大堂。
他風塵仆仆,卻毫無倦色,立刻召集涼州主要官員和駐軍將領會議。
會議上,涼州刺史詳細彙報了叛亂的最新情況:
馬超與徹裡吉叛軍主力目前活躍在隴西、金城一帶。
人數估計在三萬到五萬之間,以騎兵為主,來去如風。
已攻破數個小型軍鎮哨所,劫掠了大量商隊物資,氣焰囂張。
但也有情報顯示,叛軍內部並非鐵板一塊,一些小部落對徹裡吉和馬超的強勢頗有微詞,且叛軍缺乏有效的攻城器械,對冀縣等大城暫時構不成威脅。
曹操仔細聽著,不時發問。
他尤其關注了那些尚未參與叛亂或態度曖昧的羌氐部落,以及像金城麹家這樣地方豪強的動向。
聽完彙報,曹操環視眾人,沉聲道:
“諸位大人,將軍,辛苦了。
叛匪肆虐,驚擾地方,陛下甚為關切。
本將軍奉旨平叛,首要之務,並非立刻尋敵決戰。”
此言一出,堂下一些急於雪恥的涼州將領麵露不解。
曹操解釋道:
“馬超、徹裡吉,所求者無非是亂中取利,破壞我朝對涼州及絲路的控製。
我軍若貿然深入追剿,正墮其彀中,難免被其牽著鼻子走,疲於奔命。
故而,本將軍決定,先安內而後攘外!”
曹操所謂的“安內”策略迅速展開:
第一,穩定州縣。
他立即以征西將軍的名義發布安民告示,張貼於涼州各城池要隘。
告示中,首先嚴厲申明朝廷平定叛亂的決心,告誡百姓勿要驚慌,各安其業。
同時,嚴令各州縣官員加強城防,實行宵禁,清查戶口,防止奸細混入。
對於靠近前線、可能遭受攻擊的村鎮,則組織百姓暫時遷入大的城池或堡壘,實行堅壁清野,讓叛軍的騎兵無處劫掠糧草。
第二,區彆對待,分化瓦解。
這是曹操策略的核心。
他親自起草了一份《告羌氐各部首領書》,派人快馬送往涼州各地,尤其是那些尚未明確附逆或態度中立的部落。
文中明確宣布:
“此次用兵,隻誅首惡馬超、徹裡吉等數人。
其餘部落民眾,無論羌胡漢氐,但凡受其蠱惑脅迫者,隻要幡然醒悟,放下兵器,朝廷一概寬宥,不究既往。
若能擒斬首惡來獻,或提供重要情報者,必有重賞!朝廷願與諸部永結盟好,共享絲路太平之利。”
這份告示言辭懇切,利益豐厚,旨在動搖叛軍陣營的軍心。
第三,爭取地方勢力。
老曹親自接見了涼州一些有影響力的士族代表和未參與叛亂的部落首領,包括態度曖昧的麹家也派來了代表。
曹操對他們待之以禮,明確表示朝廷隻追究叛亂者,對於安分守己、甚至能為平叛提供幫助的家族和部落,朝廷不僅不會為難,還會在戰後論功行賞,在未來的涼州治理中給予更多尊重和權益。
他特彆強調,水泥官道的修建,將給整個涼州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希望大家看清大勢,不要自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