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到民間後,憑著“接地氣”的段子和詼諧的表演,很快成了市井和官員都愛的消遣——
連開封府尹退朝後,都常帶著家人來“同樂相聲社”聽一段,放鬆心情。
而在城西的“清風茶館”裡,百姓們的討論則更深入些。
幾張方桌拚在一起,圍著十幾個人,手裡拿著皺巴巴的報紙,爭論得麵紅耳赤。
“我覺得劉備祖父是貪官的事,多半是假的。”
一個留著山羊胡的老者撚著胡子,指著報紙上的文字道,
“正史裡提過劉雄,隻說他舉孝廉、做過縣令,沒提貪腐之事。
劉璋和張朱為了反擊,肯定是編造的!”
旁邊一個穿短打的壯漢立刻反駁:
“正史沒記載,不代表沒有啊!
你看劉備年輕時的德行,他周圍鄰居都說了‘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這不就是遊手好閒嗎?說他偷雞摸狗,說不定也是真的!”
“那劉璋和張朱的黑料,也不一定是真的!”
一個穿錦袍的商人放下茶杯,皺著眉道,
“劉備說劉焉私造天子車駕,可誰見過?
說張朱家放印子錢逼死百姓,也沒個真憑實據——
依我看,這都是劉備為了反擊,故意誇大的!”
“要我說,他們三個都不是什麼好人!”
一個賣菜的老農把扁擔往牆角一靠,大聲道,
“劉備忘恩負義,把老搭檔踢了;
劉璋無能,乾不成大事還愛抱怨;
張朱奸猾,眼裡隻有錢!
這就是狗咬狗,一嘴毛!”
百姓們爭論不休,各執一詞,卻沒人能說清到底誰對誰錯。
而這場輿論戰,也成了開封城最熱門的談資,連街頭賣糖葫蘆的小販,都能隨口說出幾句編好的順口溜:
“劉備偷雞又摸狗,劉璋喝酒不管愁,張朱放債把人坑,三個奸商爭上遊!”
報紙的銷量更是一路飆升。
《開封晚報》原本每天印五千份,如今加到一萬份還是不夠賣;
《青州日報》《徐州日報》也跟著加印,報社的夥計們從早忙到晚,油墨都用空了好幾桶。
主編們看著日日上漲的賬本,笑得合不攏嘴——這場輿論戰,簡直成了他們的“搖錢樹”。
可誰也沒想到,這場原本隻在“三商”之間的罵戰,會突然把更多人卷進來——
首當其衝的,就是西域商界的“常青樹”顏良。
據坊間傳說,是劉備眼看自己被劉璋、張朱的黑料纏得脫身不得,
想起顏良在開封百姓心中的聲望,便派人帶著厚禮去顏府,請顏良在報紙上為自己說幾句公道話。
喜歡穿越三國,我竊取宗室身份請大家收藏:()穿越三國,我竊取宗室身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