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深耕沃土固根基,新法助農澤蒼生_水滸:爆殺宋江,再造梁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水滸:爆殺宋江,再造梁山 > 第226章 深耕沃土固根基,新法助農澤蒼生

第226章 深耕沃土固根基,新法助農澤蒼生(1 / 1)

初夏的陽光,已帶上了幾分炙人的熱度,灑在梁山泊周邊廣袤的田野上。麥浪泛著青黃交織的光澤,預示著又一個收獲季節的臨近。自“惠民商隊”以梁山幣開展公平貿易以來,周邊百姓的生活肉眼可見地改善了些許,對梁山的觀感也從單純的畏懼,多了幾分樸素的感激。然而,王淩峰站在獨龍崗上,遠眺著那些在田地裡辛勤勞作、卻依舊麵有菜色的農人身影時,心中卻並無太多輕鬆。

一場接一場的勝利,奠定了梁山的軍事地位;日益繁榮的貿易,積累了驚人的財富;學院的開辦,孕育著未來的希望。但王淩峰深知,所有這些輝煌的根基,都深深紮在土地裡,紮在糧食上。數萬山寨人馬的消耗,歸附流民的安置,乃至未來可能進一步的擴張,都需要一個穩定、充足,甚至能有所盈餘的糧食供應作為最堅實的後盾。僅僅依靠貿易采購和以往繳獲的存糧,絕非長久之計。若不能從根本上提升根據地的農業產出,梁山這艘大船,終有擱淺之虞。

“軍師,蔣敬兄弟,”王淩峰收回目光,對身旁的朱武和蔣敬沉聲道,“我觀周邊田地,百姓耕作,仍多用舊法,靠天吃飯。一遇水旱蝗災,便顆粒無收,餓殍遍野。長此以往,我梁山縱有金山銀山,亦難保根基穩固。欲圖長遠,必先興農。”

蔣敬掌管度支,對糧草壓力感受最深,立刻附和:“頭領所言極是!去歲雖豐,然存糧消耗甚巨。若遇荒年,外購糧草價格必飛漲,且易受製於人。唯有使周邊鄉野成為我穩固糧倉,方為上策。”

朱武頷首:“民以食為天。若能助百姓提高收成,使其家有餘糧,則民心依附將更甚於刀兵之威。此乃固本培元之策。”

王淩峰眼中閃過一絲決斷:“既然如此,我便將所知的一些增產之法,傳授於百姓。雖不能立竿見影,但若能推廣開來,積以年月,必見成效。”

他所說的“所知之法”,自然是源自穿越者的知識庫中,那些在這個時代堪稱革命性的農業技術。他並非農學專家,但一些基本原理和關鍵工具,還是了然於胸的。

數日後,王淩峰並未大張旗鼓,而是帶著幾名親隨和山寨中略通農事的年老頭目,來到了距離山寨最近、關係也最為融洽的“李家窪”村。他換上了一身普通的布衣,如同一位關心農事的鄉紳,在村中長者和幾位被請來的種田把式的陪同下,走到了村外一片長勢看似還算不錯的麥田邊。

“老丈,今年這麥子,長得可還如意?”王淩峰蹲下身,拔起一株麥穗,仔細看著,隨口問道。

村中李老丈歎了口氣,臉上皺紋如同乾涸的土地:“回……回貴人的話,唉,也就這樣了。風調雨順的年景,一畝地能打一石五六鬥麥子,就算是老天爺賞飯吃了。若是年景不好……唉……”他搖著頭,滿是無奈。

王淩峰指著田地說:“我看這地,犁得不夠深,麥根紮得淺,不耐旱。施肥也多是些草木灰、人畜糞,肥力不足且不均。”他又走到田邊一條水渠旁,“澆水也是大水漫灌,費水不說,很多地方澆不透。”

李老丈和幾位老農麵麵相覷,這些他們何嘗不知?但祖祖輩輩都是這麼種過來的,又能有什麼辦法?

王淩峰知道空口無憑,便對隨行人員吩咐了幾句。很快,幾名親隨從馬車上抬下幾件東西:一件是造型奇特、帶有彎曲犁轅和犁壁的鐵犁;一件是木製的大型水車模型;還有幾包用油紙包著的、看起來像是種子的東西。

“老丈,各位鄉親,”王淩峰指著那鐵犁道,“此物名為‘曲轅犁’,比你們現在用的直轅犁,轉彎更靈活,入土更深,能省一半畜力,耕出的地也更鬆軟,利於莊稼紮根。”他又指向水車模型,“這是‘水車’,可借助水流之力,將低處的水提到高處田地,省去肩挑手提之苦,尤其適合坡地灌溉。”

接著,他拿起那幾包種子:“這是我從海外商人處換來的‘占城稻’稻種。此稻耐旱,生長期短,一年可種兩季。還有這包,是油菜籽,可與其他作物輪作,不僅能收菜籽榨油,還能肥田。”

王淩峰的講解深入淺出,結合田地實際情況,聽得李老丈和幾位老農將信將疑,卻又忍不住心動。尤其是那曲轅犁和水車,一看就比老家夥什巧妙得多。

“光說無用,”王淩峰笑道,“這樣,我帶來的這幾件家夥,還有這些種子,就先在咱們村試種。我派幾位懂行的弟兄留下,教大家如何使用。所需鐵料、木工,由我山寨提供。若試種成功,收成增加,這些法子再向周邊推廣。若失敗,所有損失,由我梁山承擔,如何?”

這等好事,哪裡去找?李老丈激動得老淚縱橫,帶著村民就要下跪,被王淩峰趕緊扶起。

說乾就乾。王淩峰從山寨工匠營和略懂新法的士卒中抽調人手,組成了一支“農技推廣小隊”,常駐李家窪。鐵匠鋪開始批量打造曲轅犁,木匠們依據模型在河邊架設起真正的水車。王淩峰甚至親自指導,將“水稻旱種直播”、“小麥寬窄行種植”、“豆麥輪作”等節省種子、提高地力的方法,編成通俗易懂的口訣,讓推廣隊員教會村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起初,也有保守的老農私下嘀咕,覺得這是在瞎折騰,違背祖製。但看到李家窪的村民在梁山幫助下,用新犁深耕了土地,用水車灌溉了以往靠天吃飯的坡地,播下了奇怪的稻種,還是忍不住好奇觀望。

夏去秋來,收獲的季節到了。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使用了曲轅犁深耕、水車灌溉的李家窪田地,麥穗明顯更加飽滿沉實。而試種“占城稻”的那幾塊水田,更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豐收,稻穀金黃,顆粒飽滿,計算下來,畝產竟比往年提高了近三成!尤其是那輪作了油菜的田地,土壤明顯變得疏鬆黝黑。

實實在在的收成,比任何說教都更有力。李家窪的村民歡天喜地,對梁山和王淩峰感激涕零。消息像長了翅膀,迅速傳遍周邊村鎮。原本觀望的農民們坐不住了,紛紛湧向李家窪,親眼目睹那沉甸甸的穀穗和明顯改善的土質,然後又跑到梁山設在各地的“惠民商隊”點,詢問如何才能得到那些新式農具和種子。

王淩峰趁熱打鐵,下令山寨工匠營加大曲轅犁和水車的製作,以成本價用梁山幣或糧食交換)提供給周邊農戶。同時,將“占城稻”種子和輪作技術,作為重點推廣項目,由農技小隊巡回指導。

一場靜悄悄的農業革命,開始在梁山根據地的田野上蔓延開來。更多的土地被深耕,更多的水車在河邊矗立,新的耕作方式被越來越多的農民接受。雖然徹底改變需要時間,但希望和豐收的喜悅,已經如同種子般,播撒在了這片飽經苦難的土地上。

王淩峰再次來到李家窪,看著村民們臉上洋溢著的、許久未見的滿足笑容,看著穀倉裡堆積如山的糧食,對朱武輕聲道:“軍師,你看,這田裡的豐收,比戰場上的勝利,更讓人心安。百姓肚裡有糧,心中不慌,我梁山的根基,才算真正紮進了土裡。”

朱武深深點頭:“倉廩實而知禮節。頭領興農之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假以時日,這八百裡水泊周邊,必成富庶安樂之鄉,我梁山何愁大業不成?”

夕陽下,炊煙嫋嫋,牧童騎牛歸家,田野裡彌漫著新稻的清香。一幅安居樂業的畫卷,正在梁山泊的周邊,緩緩鋪開。經濟的血脈已然流通,農業的根基正在夯實,一個真正穩固的根據地,雛形已現。

喜歡水滸:爆殺宋江,再造梁山請大家收藏:()水滸:爆殺宋江,再造梁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家族修仙,我能生出靈根子嗣 快穿:古董雜貨鋪奇遇記 末世:從重卡戰車到天空之城 被總裁師妹騙到非洲當軍閥 快發靈旅:美業星辰路 饑荒年:我無限換糧,草芥稱王 我,昊天,開局洪荒當天帝 妾本絲蘿,隻圖錢帛 勝天半子祁同偉魂穿林天 潛伏台灣:海燕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