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暮春的清晨,清溪村的風裡已經沒了涼意,裹著村頭泡桐樹的甜香,吹得人心裡暖洋洋的。村中心的老槐樹下,那麵斑駁的水泥公告欄前,突然圍起了一圈人——拆遷辦的兩個工作人員正踩著木梯,往公告欄上貼一張紅底黑字的“拆遷工作進度通報”,紙頁邊緣還沾著打印機剛吐出來的溫熱,紅章在晨光裡透著鮮亮。
公告欄是十年前村裡集資建的,水泥麵裂了幾道細縫,貼滿了舊的通知,有“春耕防火”的,有“征兵宣傳”的,最下麵還壓著張去年的電費催繳單,邊角卷得厲害。今天這張新通報一貼,瞬間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連蹲在樹下賣雞蛋的王奶奶都拎著籃子湊了過去,嘴裡還念叨“又有新消息了?”
“快來看啊!拆遷辦通報表揚林家了!”最先看清內容的是村東頭的老周,他踮著腳,手指著通報上“林建國戶”幾個字,聲音裡帶著點興奮,“說林家配合工作,材料齊、需求合理,還成了榜樣!”
這話像顆石子投進水裡,圍觀的人瞬間炸開了鍋。張嬸拎著藍布小本子,擠開人群湊到最前麵,眼睛瞪得溜圓,手指在通報上劃來劃去,嘴裡還嘀咕“我看看……‘積極配合拆遷工作,材料齊全規範,需求合理不超額,為全村拆遷工作樹立良好榜樣,現已順利完成談判’……還真表揚林家了?”她的小本子在手裡攥得發皺,之前記的各家補償數都被她忘在了腦後,心裡像堵了團棉花,說不出的彆扭。
旁邊的劉寡婦抱著孩子,也湊過去看,孩子的小手抓著她的衣襟,她小聲跟王奶奶說:“林家確實省心,不像王三兄弟,天天吵,也不像李叔,鬨著要多補,人家安安穩穩就談完了,該表揚。”王奶奶點點頭,手裡的雞蛋籃子晃了晃,磕出輕微的碰撞聲:“可不是嘛,建國兩口子實誠,老太也明事理,曉梅曉陽也懂事,這樣的家庭,就該當榜樣。”
人群後麵,李叔蹲在槐樹根的陰影裡,手裡攥著個空煙盒,手指把煙盒捏得變了形。他抬起頭,眯著眼往通報上看,“林建國戶”那幾個字像針似的紮在他心裡——當初要是聽建國的勸,不搭那破鐵皮房,不跟拆遷辦鬨,是不是自己也能順順利利的,不用像現在這樣,補償少,還落個“鬨事”的名聲?風把泡桐花吹落在他的藍布褂上,他也沒顧上拍,隻是重重歎了口氣,把臉埋得更低了。
拆遷辦的王同誌貼完通報,沒急著走,站在木梯下跟村民解釋:“林家是咱村第一個順利完成談判的,材料準備得最全,從房產證到房屋照片,按年份理得清清楚楚,談判時也沒提過分要求,就想要兩套一樓相鄰的房,方便照顧老人,還主動放棄小儲物間換現金,特彆配合。你們要是都像林家這樣,咱拆遷工作能快不少,大家也能早點搬新家。”
“王同誌,林家能分兩套房,補多少錢啊?”有人好奇地問,眼睛裡滿是羨慕。
王同誌笑著說:“具體數額按政策來,但林家的需求都是合理的,沒多要一分,也沒少得一分,這樣的態度才值得學。你們要是有啥不懂的,就去跟林大哥問問,他肯定樂意幫忙。”
這話傳到張嬸耳朵裡,她心裡更不是滋味了,嘴裡嘟囔著“不就是運氣好,材料齊嘛,有啥好表揚的”,聲音不大,卻被旁邊的劉寡婦聽見了。劉寡婦沒接話,隻是抱著孩子往旁邊挪了挪——她知道張嬸是眼紅,可林家的踏實,不是運氣能換來的。
林建國是早上送曉陽上學路過公告欄時,才知道自己家被表揚了。他剛把曉陽送到村口的小學校,往回走時,就看見老周朝他揮手:“建國,快來看!拆遷辦表揚你家了!”
建國趕緊走過去,擠開人群,往公告欄上看。紅底黑字的通報上,“林建國戶”幾個字格外顯眼,後麵跟著的表揚內容,寫得實實在在,沒有虛話。他摸了摸後腦勺,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都是按規矩辦事,沒啥好表揚的。”
“咋沒啥好表揚的!”王奶奶拎著雞蛋籃子走過來,笑著說,“你家不吵不鬨,材料齊,態度好,給村裡省了多少事?不像有些人,天天鬨,耽誤大家進度。你這榜樣,當得值!”
建國跟村民們客氣了幾句,沒多停留,就往家走。路上遇見不少鄰居跟他道喜,他都笑著說“謝謝”,心裡卻沒覺得有多張揚——在他看來,按規矩辦事,配合工作,本來就是該做的,沒什麼值得炫耀的。
回到林家小院時,趙秀蘭正蹲在院角的鹹菜缸邊,把醃好的芥菜往壇子裡裝。壇口蒙著細紗布,是怕落灰,她手裡的筷子沾著鹽粒,每夾一把菜,都要輕輕壓一壓,讓壇裡的菜碼得緊實些。聽見院門響,她抬起頭,看見建國臉上的笑意,好奇地問:“咋這麼開心?曉陽在學校聽話?”
建國走進院,把通報的事跟秀蘭說了,還特意強調:“王同誌說咱是榜樣,讓大家有不懂的來問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趙秀蘭停下手裡的活,擦了擦手上的鹽粒,笑著說:“榜樣就榜樣,咱還是該乾啥乾啥,彆因為這點事飄了。你看張嬸,肯定又要嘀咕,咱彆管她,踏實過日子最要緊。”
林老太坐在堂屋門口的藤椅上,手裡捏著針線,正在給曉陽縫補校服的袖口。聽見兩人的話,她慢悠悠地說:“表揚是好事,說明咱做事沒差池,但不能驕傲。當初蓋這老房,咱也是一磚一瓦壘的,現在拆遷,按規矩來,也是應該的。以後彆人來問,咱就好好跟人家說,幫著大家一起順利談判,比啥都強。”
曉梅中午放學回家,一進門就喊:“爸!媽!學校門口都在說咱家被拆遷辦表揚了!同學還問我咱家咋這麼厲害!”她放下帆布書包,書包上的向日葵刺繡被風吹得輕輕晃,“我跟同學說,我爸我媽按規矩辦事,沒鬨,同學都羨慕咱家安穩。”
建國摸了摸曉梅的頭,笑著說:“羨慕啥,安穩日子是靠自己掙的。你以後在學校也一樣,踏實學習,彆跟人比虛的,比啥都強。”
中午吃飯時,桌上擺著紅薯粥、炒青菜,還有趙秀蘭早上醃的蘿卜乾,簡單卻暖胃。曉陽扒著粥碗,跟家人說:“今天老師也說,要向咱家學習,做事要踏實,不能像王三叔那樣吵架。”
林老太夾了一筷子蘿卜乾,放在曉陽碗裡:“曉陽說得對,踏實是咱林家的根,不管是拆遷,還是上學、過日子,都得守著這個根。”
下午的時候,真有村民來找建國問談判的事——是村西頭的老吳,他家的房屋麵積有點爭議,不知道該咋準備材料。建國把老吳讓進院,坐在八仙桌旁,從裡屋拿出自己家整理材料的文件夾,一頁頁給老吳看:“你看,房產證按年份放,照片標好序號,還有鄰居的證明,都準備齊了,談判時心裡有底,也省事。”
老吳看著林家整齊的材料,又想起自己家亂糟糟的證件,不好意思地說:“建國,還是你細心,我之前都沒理這些,難怪談判不順利。我回去也按你這法子整理,有不懂的再問你。”
建國笑著說:“沒啥,都是鄰居,互相幫襯是應該的。你有啥不懂的,隨時來。”
老吳走後,趙秀蘭端來綠豆湯,遞給建國一碗:“你看,當榜樣也挺好,能幫著鄰居,大家一起順利搬新家。”
建國喝著綠豆湯,甜絲絲的湯汁滑進喉嚨,心裡踏實得很。他看著院角的鹹菜缸,看著木工角堆著的鬆木給曉陽做書架的料),看著曉梅在堂屋寫作業的背影,突然覺得:這表揚不是給林家的榮譽,而是給“踏實做事”的肯定。隻要全家一直守著這份踏實,不管住老院還是新樓,日子都能過得順順利利的。
夕陽西下時,公告欄前的人群已經散了,隻剩下那張紅底黑字的通報,在暮色裡透著鮮亮。張嬸最後一個離開,走之前還往通報上看了一眼,嘴裡依舊嘟囔著“運氣好”,卻沒敢大聲——她知道,林家的踏實,不是運氣,是人家一磚一瓦、一步一步掙來的,自己比不了,隻能在心裡酸幾句。
林家小院的燈亮了,暖黃的光透過窗戶,照在院心的青石板上。建國還在給老吳整理材料清單,趙秀蘭在廚房煮晚飯,曉梅在輔導曉陽寫作業,林老太坐在藤椅上縫補,屋裡的說話聲、笑聲,混著窗外的泡桐花香,把這踏實的日子,襯得格外溫馨——被表揚也好,當榜樣也罷,林家最看重的,從來都是這份安穩和睦,這份不貪不作的踏實。
喜歡拆遷後,我家靠吃瓜暴富了請大家收藏:()拆遷後,我家靠吃瓜暴富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