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下來,建國接了三個活:王奶奶的舊椅修複、劉寡婦的兒童書桌、老周的帶書架書桌。曉陽幫著遞工具、擦凳子,忙得滿頭大汗,卻沒喊一句累,中午趙秀蘭送來午飯時,他還興奮地說:“媽,咱家鋪子好多人來!我以後每天都來幫忙!”
趙秀蘭拎著個保溫桶,裡麵是剛燉好的玉米排骨湯,還有兩饅頭:“你爸這手藝,我就知道能行。剛才王奶奶給我送了罐蘿卜乾,說謝謝你幫她修椅子,還說要給你宣傳宣傳。”
建國接過保溫桶,打開蓋子,排骨湯的香味飄滿了鋪子:“還是王奶奶實在,咱這鋪子剛開,全靠街坊鄰居幫襯。”他給曉陽盛了碗湯,“快喝,下午還得給劉寡婦的書桌下料。”
正吃著,鋪門口突然傳來個尖細的聲音:“喲,建國,這鋪子開得挺熱鬨啊?”
建國抬頭一看,是張嬸,手裡拎著個空菜籃,菜籃上的藤條斷了一根,用紅繩綁著。她走進來,眼睛在鋪子裡掃了一圈,從木工台看到小凳子,最後落在那罐蘿卜乾上:“王奶奶給你的?她可真偏心,我上次讓她給我點,她說‘要給建國留著’,合著你修個椅子,還能換罐蘿卜乾,比上班還劃算。”
建國沒接話,隻是笑了笑,繼續喝湯。曉陽卻忍不住了:“張奶奶,我爸修椅子沒收錢,王奶奶才給蘿卜乾的!我爸手藝可好了,好多人來做家具!”
張嬸撇了撇嘴,伸手摸了摸旁邊的小凳子:“這凳子看著一般,沒釘釘子,能結實嗎?我家之前買的實木凳子,都是釘釘子的,坐了好幾年都沒壞。”
趙秀蘭放下碗,笑著說:“張嬸,這是卯榫結構,比釘子結實多了,你看這凳腿,晃都晃不動,釘子時間長了會生鏽,這個不會。”她拿起凳子,輕輕往地上磕了磕,聲音清脆,沒一點鬆動的雜音。
張嬸被噎得沒話說,又瞟了眼桌上的排骨湯:“你們還挺會享受,開店還帶排骨湯,我家老周中午就吃的饅頭鹹菜。”說完,沒等回應,就拎著菜籃悻悻地走了,紅布簾被她甩得“啪”響。
曉陽皺著眉說:“張奶奶咋總說怪話?咱又沒惹她。”
“隨她,她就是見不得彆人好。”趙秀蘭摸了摸兒子的頭,“你爸這手藝,靠的是踏實,不是靠嘴說,以後她自然會知道。”
下午,建國按計劃給劉寡婦的書桌下料。他先用卷尺在杉木上量好尺寸,用粉筆畫出輪廓,再拿起鋸子,“沙沙”地鋸起來。鋸子是新磨的,鋸齒鋒利,沒一會兒就鋸出塊方方正正的桌麵。曉陽蹲在旁邊,幫著把鋸下來的邊角料收拾到小筐裡,嘴裡還哼著兒歌,鋪子裡的刨子聲、鋸子聲混著兒歌,熱鬨又踏實。
沒過多久,王奶奶就來取椅子了。看見修好的舊木椅,她激動得眼淚都快掉了:“這跟新的一樣!你看這扶手,一點都不晃了,劃痕也沒了!”她試著坐了坐,椅腿穩穩的,比之前還結實,“建國,你這手藝真是絕了!我回去就跟小區的老姐妹說,讓她們都來你這兒做家具!”
王奶奶沒騙人,接下來的幾天,陸續有小區的老人來鋪子裡,有的要修舊家具,有的要做小馬紮、小凳子,建國都一一應下來,價格公道,手藝又好,沒幾天就攢下了好口碑。
有次,住在6號樓的李阿姨來做衣櫃,看見建國做的榫卯結構,忍不住說:“我之前在城裡家具城看的衣櫃,都是釘釘子的,還賣好幾千,你這卯榫的,肯定比那個結實,價格還便宜一半!”
建國笑著說:“咱做家具,講究的是實在,木料要好,工藝要細,不能坑街坊鄰居。你這衣櫃要啥樣式?推拉門還是平開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推拉門,省地方。”李阿姨比劃著,“裡麵要兩個抽屜,放內衣襪子,再做個隔板,放外套。”
“行,十天給你做好,做好了我讓建業幫你送過去。”建國拿出紙筆,把要求記下來,“木料用鬆木,烘乾過的,不會開裂,你放心。”
李阿姨放下定金,走的時候還跟路過的鄰居說:“林家木工鋪的建國,手藝好還實在,做家具找他準沒錯!”
日子一天天過去,建國的木工鋪生意越來越紅火。每天早上一開門,就有街坊來排隊,有的是來取做好的家具,有的是來訂新的,還有的是來修舊家具的。建業每天下班都會來幫忙,接待客戶、記錄訂單、采購木料,兄弟倆分工明確,效率高了不少。
曉陽每天放學都會來鋪子裡,幫著擦凳子、遞工具,有時候還會給客戶的孩子講故事,不少客戶都說:“你們家曉陽真懂事,跟你一樣實在。”
月底的時候,建國算了筆賬:這個月一共接了23個活,有修家具的,有做定製家具的,除去木料成本和房租,淨賺了8000塊——比他之前在村裡乾零活,一個月多賺了一倍還多。
晚上回家,建國把賬本放在桌上,全家都圍過來看。林老太看著賬本上的數字,笑得眼睛都眯了:“建國,你這手藝沒白學,靠自己的手吃飯,踏實!”
趙秀蘭端來剛煮好的餃子:“今天得慶祝慶祝,包了你愛吃的韭菜雞蛋餡,還有曉陽愛吃的豬肉白菜餡。”
曉陽趴在桌上,看著賬本上的“8000”,興奮地說:“爸,咱們能買新的刨子了嗎?你上次說那個合金刨子,能刨得更快!”
“買!”建國摸了摸兒子的頭,心裡滿是踏實,“下個月就買,再進點好木料,爭取多接幾個活,讓咱日子過得更紅火。”
建業也笑著說:“哥,我跟五金店的老板說了,以後買螺絲、合頁,他給咱算批發價,能省不少錢。下次再有客戶要做帶五金件的家具,咱成本更低。”
窗外的月光透過窗戶灑進來,落在賬本上,“8000”這個數字顯得格外溫暖。桌上的餃子冒著熱氣,蘿卜乾的香味混著餃子餡的香味,飄滿了整個屋子。建國看著眼前的家人,心裡突然明白:這木工鋪賺的不隻是錢,更是街坊鄰居的信任,是家人的安心,是靠自己雙手打拚出來的踏實日子。
第二天一早,“林家木工鋪”的紅布簾又準時拉開。建國站在門口,看著來往的街坊,有的笑著跟他打招呼,有的說“建國,我家的衣櫃啥時候好”,還有的帶著新客戶來——都是王奶奶、劉寡婦他們介紹來的。
陽光落在紅布簾上,小凳子的圖案晃了晃,像個小小的軍功章。建國走進鋪子裡,拿起刨子,對著塊新的鬆木刨了下去,木屑卷成小卷,落在地上像堆金閃閃的細沙。他知道,隻要憑著這門手藝,踏實肯乾,往後的日子,一定會像這鬆木一樣,越打磨越光滑,越走越紅火。
喜歡拆遷後,我家靠吃瓜暴富了請大家收藏:()拆遷後,我家靠吃瓜暴富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