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鏘——咚咚鏘——!”
社區廣場被裝點得格外熱鬨。紅色的橫幅掛在舞台上方,寫著“清溪鎮安置區文明家庭頒獎儀式”,鮮豔奪目;舞台兩側擺滿了五顏六色的氣球,隨風輕輕晃動;台下的塑料長椅上坐滿了鄰居,還有不少人站在後排,踮著腳尖往前瞅,孩子們在人群中穿梭打鬨,笑聲、議論聲交織在一起,像一場盛大的鄰裡聯歡會。
上午九點,頒獎儀式正式開始。社區書記拿著話筒走上舞台,清了清嗓子:“各位居民朋友們,今天我們歡聚一堂,為當選‘文明家庭’的林建國家庭頒獎!林家在安置區口碑極佳,家庭和睦、鄰裡互助、誠信經營、子女上進,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下麵,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有請林建國家庭代表——林老太上台領獎!”
話音剛落,台下就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李叔帶頭鼓掌,手掌拍得通紅;王奶奶拄著拐杖,也跟著用力拍手,嘴裡還念叨著“該的,該的”;孩子們也跟著起哄,揮舞著手裡的小國旗,場麵格外熱烈。
林老太在趙秀蘭的攙扶下,慢慢走上舞台。她穿著一件藏藍色的斜襟布衫,是趙秀蘭特意給她洗乾淨熨平整的;頭發梳得整整齊齊,用一根銀色的發簪固定著;臉上帶著靦腆的笑容,眼神裡卻透著溫和的光。她的腳步不算利索,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卻引得台下陣陣掌聲,比明星登場還要熱鬨。
張嬸也來了,她坐在人群的中後排,手裡抱著胳膊,臉上沒什麼表情,心裡卻酸溜溜的。她本來不想來,可又忍不住想看看林家領獎的樣子,想找找茬,可看著台下大家對林老太的熱情,她的嘴角忍不住往下撇,心裡的嫉妒又開始翻湧。
社區書記笑著把一本燙金的榮譽證書和一台嶄新的洗衣機獎品遞給林老太,聲音洪亮:“林老太,恭喜您家當選文明家庭!這是您的榮譽證書和獎品,希望您家能繼續發揮榜樣作用,帶動更多家庭和睦相處、積極向上!”
林老太雙手接過榮譽證書,緊緊抱在懷裡,像是抱著一件稀世珍寶。她對著社區書記鞠了一躬,又轉向台下的鄰居,嘴唇動了動,想說什麼,卻因為緊張,半天沒出聲。
台下的鄰居們都安靜下來,等著她說話。趙秀蘭在台下小聲鼓勵:“媽,彆緊張,想說啥就說啥。”
林老太深吸一口氣,接過社區書記遞過來的話筒,話筒有點沉,她用兩隻手緊緊攥著,聲音帶著點蒼老,卻格外清晰:“各位街坊鄰居,各位領導,謝謝大家……謝謝社區給我們家這個榮譽,也謝謝大家的支持。”
她頓了頓,眼神掃過台下的鄰居們,像是在回憶什麼,臉上露出了真摯的笑容:“咱林家就是普通人家,沒啥大本事,過日子就守著老輩傳下來的規矩——踏實做人,和睦待人,不貪彆人的便宜,不跟彆人起爭執。”
“我年輕的時候,跟建國他爹在清溪村過日子,那時候家裡窮,全靠街坊鄰居幫襯。誰家有困難,大家都伸手拉一把;誰家有喜事,大家都湊個熱鬨。建國小時候,跟著他爹學木工,他爹就教他‘做活要紮實,做人要實在’,不能偷工減料,不能賺黑心錢。”
“後來拆遷,分了房子和錢,建國沒飄,還是踏實開木工鋪;建業回來投奔他,他也沒嫌棄,一起開五金店,賺的錢一分不少地分給他。秀蘭是個好媳婦,孝順我,疼孩子,還總幫鄰居做事——誰家孩子沒人管,她幫著照看;誰家有矛盾,她幫著調解;就連張嬸家倩倩,當初複讀沒考上大學,曉梅放假回來,免費給她補了一個寒假的課,一分錢沒收。”
提到張嬸,台下的目光都齊刷刷地投向張嬸。張嬸的臉瞬間紅了,趕緊低下頭,不敢看大家的眼睛,心裡有點不是滋味——她確實忘了,曉梅當初是怎麼耐心給倩倩講題的,忘了趙秀蘭是怎麼勸她彆跟鄰居吵架的。
林老太沒注意到張嬸的反應,繼續往下說,聲音越來越自然:“曉梅和曉陽,從小就教他們‘好好學習,踏實上進’。曉梅考上重點大學,進了國企,沒驕傲,還是每天早出晚歸,認真工作;曉陽考上重點高中,也沒懈怠,放學就回家寫作業,還幫鄰居家的小孩講題。建業和陳慧處對象,就希望他們好好過日子,互相包容,互相體諒。”
“有人說我們家運氣好,拆遷分了錢,才能過得這麼好。可我想說,運氣是一時的,家風才是一輩子的。拆遷分了錢,我們沒去搞高息理財,沒去搶建違建,而是踏實開鋪子,靠自己的雙手賺錢;鄰居有難,我們伸手幫,不是為了博名聲,是因為我們知道,遠親不如近鄰,互相幫襯著,日子才能過得舒心。”
“這文明家庭的稱號,不是我們一家人的,是所有街坊鄰居的。沒有大家的包容和支持,我們家也走不到今天。以後,我們還會守著老規矩過日子,鄰居有難,我們還會伸手;孩子們還會踏實上進;建國和建業做生意,還會誠信經營。希望大家都能和睦相處,少點算計,多點包容,日子才能越過越紅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老太的話沒有華麗的辭藻,全是樸實無華的大實話,卻像一股暖流,淌進了每個人的心裡。她說完,對著台下深深鞠了一躬,手裡的話筒還在微微晃動。
台下沉默了幾秒鐘,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比之前還要熱烈。李叔激動地站起來鼓掌,大聲喊:“林老太說得好!”;王奶奶抹著眼淚,嘴裡念叨著“說得太實在了”;鄰居們也紛紛站起來,掌聲經久不息,還有人喊著“林家配得上這個榮譽”“向林家學習”。
社區書記也被感動了,他接過話筒,感慨地說:“林老太的發言太樸實了,也太感人了!這就是最真實的家風,最珍貴的鄰裡情!希望大家都能向林家學習,把‘踏實、和睦、互助’的精神傳承下去,讓我們安置區變成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大家庭!”
林老太在趙秀蘭的攙扶下,慢慢走下舞台。路過張嬸身邊時,她停下腳步,笑著對張嬸說:“張嬸,有空來家裡坐坐,我給你蒸你愛吃的豆沙包。”
張嬸愣住了,她沒想到林老太會主動跟她說話。看著林老太溫和的眼神,想起自己之前說的那些酸話,想起林家對她的幫助,她的臉瞬間變得通紅,嘴唇動了動,想說句謝謝,卻沒說出口,隻是點了點頭,趕緊把頭扭向一邊。
頒獎儀式結束後,鄰居們都圍了過來,向林老太和趙秀蘭道喜。王奶奶拉著林老太的手,笑著說:“老太,你剛才說得太好了,句句都說到我心坎裡了!咱過日子,可不就是圖個踏實和睦嘛!”
李叔也走過來說:“林老太,您家的家風真是好,我們都要向您家學習!以後我也多幫鄰居做事,不辜負您家的榜樣作用。”
劉寡婦也來了,她手裡拎著一籃子自家種的青菜,遞給趙秀蘭:“秀蘭姐,這是我自己種的青菜,沒打農藥,你拿著給老太補補身子。老太剛才的話,我記在心裡了,以後我也好好過日子,踏實工作,不辜負大家的幫助。”
趙秀蘭笑著接過青菜:“謝謝大家,太客氣了。以後大家互相幫襯,日子才能越過越好。”
林老太被鄰居們圍著,臉上一直帶著笑容,嘴裡不停地說:“謝謝大家,謝謝大家,都是街坊,不用這麼客氣。”
張嬸看著這一幕,心裡五味雜陳。她想起自己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嫉妒林家過得好,說他們的酸話;自己女兒啃老,卻怪彆人運氣好;接受了林家的幫助,卻不知道感恩。對比林老太的樸實和真誠,她突然覺得自己很渺小,很可笑。
她默默地轉身離開,走在回家的路上,心裡第一次有了深深的悔意。她想起林老太剛才說的話“少點算計,多點包容”,想起曉梅給倩倩補課時的耐心,想起趙秀蘭給她送醬油時的客氣,她的眼睛忍不住紅了——或許,她真的錯了,錯在被嫉妒蒙蔽了雙眼,錯在忘了鄰裡之間最珍貴的情分。
林家一家人回到家時,鄰居們還在陸續趕來道喜。建國把榮譽證書掛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把洗衣機放在院子裡,笑著說:“這洗衣機正好,以後家人多,洗衣服也方便。”
林老太坐在藤椅上,手裡還抱著榮譽證書,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這榮譽不是給我們一個人的,是給所有踏實過日子的人的。以後我們更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能辜負這個稱號。”
趙秀蘭給大家倒了茶,笑著說:“以後我們多搞點鄰裡活動,比如周末一起包粽子、煮餃子,讓大家多聚聚,增進感情。”
建業也說:“我在五金店搞個便民服務角,免費給鄰居修小五金件,比如修拉鏈、擰螺絲,方便大家。”
曉陽也湊過來說:“我周末可以給鄰居家的小孩講題,像姐一樣,義務補課!”
看著家人的熱情,林老太笑得更開心了。窗外的陽光透過樹葉,灑在院子裡,映著每個人的笑臉,格外溫暖。
這場頒獎儀式,不僅給林家帶來了榮譽,更像一顆石子,在安置區的鄰裡關係中激起了漣漪。越來越多的鄰居開始學著林家的樣子,互相幫襯、和睦相處:李叔主動幫獨居老人買米買麵;劉阿姨跳廣場舞時把音響音量調小,不影響鄰居休息;張嬸也讓倩倩去超市找了份收銀員的工作,不再在家啃老,偶爾還會主動跟趙秀蘭打招呼。
林老太的樸實發言,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像一股清泉,滋潤了每個人的心田。她讓大家明白,文明不是口號,不是裝出來的,而是藏在日常的點滴小事裡:是幫鄰居修一次東西,是給鄰居讓一次路,是包容鄰居的小缺點,是珍惜鄰裡之間的情分。
而林家的家風,也通過這場頒獎儀式,傳遞給了更多的人。踏實做人、和睦待人、互助互愛,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卻成了安置區最珍貴的財富,讓這個拆遷後的小區,變成了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大家庭。
喜歡拆遷後,我家靠吃瓜暴富了請大家收藏:()拆遷後,我家靠吃瓜暴富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