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午後的陽光透過光禿禿的梧桐枝,在小區花園的水泥地上投下稀疏的光斑。風裡帶著點涼意,卻擋不住老人們聚集的熱情——幾張紅色的塑料長椅被擺成一圈,幾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圍坐在一起,手裡或攥著毛線團,或捧著保溫杯,嘰嘰喳喳地聊著家常,聲音裡滿是熱鬨的煙火氣。
王奶奶坐在最中間的位置,穿著件棗紅色的厚外套,脖子上圍著條淺灰色圍巾,手裡拿著剛織了一半的毛線襪。她清了清嗓子,拍了拍大腿,聲音洪亮得讓周圍的聊天聲都停了下來:“要說咱小區裡哪家日子過得最讓人羨慕,我第一個提名林家!”
這話像顆石子投進水裡,瞬間激起了大家的興趣。穿深藍色棉襖的李奶奶趕緊接話:“王嬸,你這話我可太同意了!林家那日子,過得真是又和睦又紅火,咱看著都眼熱!”
“可不是嘛!”旁邊的張爺爺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鏡,慢悠悠地說,“我住這小區這麼多年,就沒見過林家跟誰紅過臉、鬨過矛盾。建國夫妻孝順老人,對弟弟比親兒子還好;曉梅、曉陽懂事上進,建業踏實肯乾,這樣的家庭,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
王奶奶點點頭,眼裡滿是讚許:“你們還記得不?當年拆遷的時候,多少人家為了多拿點補償,搶建違建、吵吵鬨鬨,可林家呢?按規矩來,不貪不鬨,還主動幫著勸鄰居,最後順順利利分了房、拿到了補償。這就是家風正啊!”
她頓了頓,想起當年的場景,語氣裡多了幾分感慨:“我還記得,李叔當年搭鐵皮房,建國勸他彆折騰,他不聽,最後違建被拆,哭得撕心裂肺;張嬸漏報麵積,少拿了補償,在家跟丈夫大吵大鬨。可林家呢?材料準備得齊齊整整,測量隊來了順順利利就測完了,最後分了兩套相鄰的安置房,還補了不少錢,這都是踏實過日子的回報!”
“要說踏實,誰也比不上建國!”李奶奶接過話頭,手裡的毛線針戳得“噠噠”響,“他開木工鋪,手藝好還實在。我家那把老木椅,腿都鬆了,眼看就要散架,我跟建國提了一句,他第二天就來給修了,又是加固又是上油,忙活了一下午,一分錢沒收,還說‘王奶奶,鄰裡之間幫個忙應該的’。現在那椅子,我還天天坐著呢,結實得很!”
張爺爺也跟著說:“建業也不錯!跟著建國一起乾,不貪不占,把五金店打理得井井有條。上次我家換水龍頭,去他店裡買,他不僅給我選了個質量好的,還親自上門給裝上,沒收安裝費。我說給他錢,他說啥也不要,說‘張爺爺,這點小事,不用客氣’。你說,現在這麼實在的年輕人,不多見了!”
“還有曉梅和曉陽,那更是咱小區孩子的榜樣!”王奶奶越說越起勁,眼裡閃著光,“曉梅考上重點大學,進了國企,踏實肯乾,試用期結束就轉正漲工資,還義務給鄰居家孩子補課。張嬸家倩倩複讀,成績不好,曉梅免費給她補了一個寒假的數學,一分錢沒收,最後倩倩雖然沒考上大學,成績也進步了不少。”
“曉陽也爭氣!”李奶奶笑著說,“考上重點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試就考了年級前五十名,放學回家就寫作業,周末也不出去玩,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不像有些孩子,天天抱著手機打遊戲,家裡人說一句還頂嘴。曉陽那孩子,不僅學習好,還懂禮貌,見了誰都主動打招呼,每次看見我,都喊‘李奶奶好’,甜得很!”
幾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語,越聊越熱鬨,話題始終圍繞著林家的好。有位剛搬來不久的劉奶奶,聽得眼睛都亮了:“真有這麼好的家庭?我之前住的小區,鄰裡之間互相算計,孩子也沒人管,天天在外麵瞎混,哪像咱這小區,還有這麼和睦的人家!”
“那可不!”王奶奶拍著胸脯保證,“林家的家風,那是一代代傳下來的。林老太常說,‘做人要踏實,不貪不占,家庭和睦比啥都強’。你看她,年紀大了,卻從來不多事,還總勸大家‘鄰裡之間互相包容,日子才能安生’。有這樣的老人掌舵,家裡能不和睦嗎?”
她想起上次林老太去養老院看王三父母的事,又補充道:“王三那孩子,離婚後不管父母,把老人扔在養老院不管不顧。林老太知道了,經常去看他們,給他們帶水果、送衣服,還勸王三‘百善孝為先,不管咋說,父母養育你一場,不能不管’。你說,林家自己日子過得好,還不忘幫襯彆人,這樣的家風,能不代代相傳嗎?”
“反觀張嬸和李叔家,就差遠了!”李奶奶歎了口氣,“張嬸總愛說閒話,見不得彆人好。曉梅在國企轉正漲工資,她酸人家‘國企有啥好的,工資又不高’;曉梅帶男友回家,她又說人家‘圖林家的錢’。自己女兒在家啃老,她不教,反而怪彆人運氣好。”
“李叔家也一樣!”張爺爺搖搖頭,“兒子欠高利貸,催債的上門噴紅漆,他嚇得躲在屋裡不敢出來。最後還是林建國幫他聯係社區民警,才暫時平息。可他之前呢?好高騖遠,找工作這也嫌累那也嫌丟人,最後隻能靠當保安過日子。要是他能學學林家,踏實肯乾,日子也不會這麼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幾位老人越聊越投入,語氣裡滿是對林家的讚許,還有對自家孩子的期許。正在這時,趙秀蘭提著剛買的菜,從花園旁邊路過,正好聽見了他們的對話。
她本來是要回家做飯的,聽見大家都在誇林家,臉頰微微發紅,心裡暖融融的。她沒上前打擾,就站在不遠處的梧桐樹後,靜靜地聽著。
王奶奶眼尖,很快就看見了她,笑著招手:“秀蘭,你來了!快過來坐,我們正誇你們家呢!”
趙秀蘭不好意思地走過去,放下手裡的菜籃子,笑著說:“王奶奶,李奶奶,張爺爺,你們彆誇了,我們就是普通人家,踏踏實實過日子而已。”
“普通人家?能過得這麼好,可不普通!”王奶奶拉著她的手,拍了拍她的手背,“秀蘭,你是個好媳婦,孝順婆婆,疼孩子,還總幫鄰居。上次我忘帶鑰匙,在你家坐了半天,你還給我煮了麵條,我一直記著呢。”
“就是啊,秀蘭!”李奶奶說,“你跳廣場舞,從不跟人議論是非,有人忘帶舞鞋,你就把自己的備用鞋借給人家;有人家裡有事,你就幫著帶隊領舞。跟你一起跳舞,心裡踏實!”
趙秀蘭被誇得有點不好意思,臉頰更紅了:“都是應該的。鄰裡之間互相幫襯,日子才能過得舒心。我們家能有今天,也多虧了大家的照顧。建國開木工鋪,大家照顧生意;建業開五金店,大家也常去光顧,我們都記在心裡呢。”
“這都是你們應得的!”張爺爺說,“你們家踏實、實在、和睦,大家願意跟你們來往,願意照顧你們的生意。不像有些人家,精於算計,總想占小便宜,最後沒人願意跟他們來往。”
正在這時,曉陽背著書包放學回來,看見趙秀蘭和幾位老人聊天,笑著跑過來:“媽,王奶奶,李奶奶,張爺爺,你們在聊啥呢?”
“在誇你呢!”王奶奶笑著說,“誇你學習好,懂禮貌,是個好孩子!”
曉陽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笑著說:“謝謝王奶奶,我會繼續努力的!”
趙秀蘭看了看天色,說:“王奶奶,李奶奶,張爺爺,時間不早了,我得回家做飯了,建國和建業快回來了。你們慢慢聊,有空來家裡坐,我給你們燉雞湯喝。”
“好!好!”幾位老人笑著答應,看著趙秀蘭和曉陽走遠的背影,嘴裡還在念叨著林家的好。
趙秀蘭牽著曉陽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心裡滿是踏實和幸福。她知道,林家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不是因為有錢,而是因為家風正、人心齊。踏實做人、和睦待人、誠信經營,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卻是林家日子越過越紅火的根本。
回到家,趙秀蘭把剛才在花園裡聽到的話,跟林建國和林老太說了。林建國笑著說:“大家的認可,是對我們的鼓勵,以後我們更得好好過日子,不辜負大家的信任。”
林老太坐在藤椅上,手裡縫著鞋墊,笑著說:“這就對了。家風是根,隻要根不動,日子就會一直紅火。咱家人要一直這麼和睦、踏實,給小區裡的鄰居做個好榜樣。”
晚飯時,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趙秀蘭把老人們的誇獎告訴了建業和曉梅,大家聽了都很開心。曉梅說:“以後我要更加努力工作,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建業也說:“我會把五金店打理得更好,多搞點便民服務,方便鄰居。”
林建國舉起酒杯,看著全家人的笑臉,語氣格外認真:“不管日子過得再好,咱林家的家風不能丟。踏實做人、和睦待人、誠信經營,這三條是咱的根,以後要一代代傳下去。”
“乾杯!”全家人都舉起杯子,清脆的碰撞聲在客廳裡回蕩。窗外的夜色漸濃,安置區的燈光漸漸亮起,林家小院的燈格外溫暖,映著一大家人和睦的身影。
王奶奶的誇獎,不僅是對林家的認可,更是對林家家風的肯定。而這份家風,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林家的路,也影響著小區裡的每一個人。越來越多的鄰居開始學著林家的樣子,踏實過日子、和睦相處、互相幫襯,讓安置區的日子,變得越來越溫暖、越來越舒心。
喜歡拆遷後,我家靠吃瓜暴富了請大家收藏:()拆遷後,我家靠吃瓜暴富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