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比我那個小燕子學生漂亮,但你腦子比她出演的小燕子還要天真。”
“啊?”
劉奕菲有些喪氣,自己想的難道不對?
謝晉繼續說道。
“整個故事裡,家庭的責任始終如同大山一樣壓在女主角身上,最後即便追求夢想,也是來源於家庭的和解與支持。
所以,重視家庭才是女主角的底色。
父母和兄長是她生命中最不可分割的部分。
你想想你自己。
我聽說你和媽媽在一塊生活。
你想想看,要是你的夢想逼迫你必須要和媽媽分開,你會怎麼抉擇?”
“我...我不想和媽媽分開。”
“這種情感也能被你代入到表演中,女主角也不想和家人分開,她擔心自己離開後,爸媽還有哥哥的生活會受到影響。”
不止是謝晉,還有李雪健、劉莉莉老師一塊對劉奕菲傳授角色感悟心得。
這讓劉奕菲在片場幾乎沒有空閒時間和李元青一塊坐下聊天。
哪怕在收工之後。
李元青的日常工作依然很多。
時不時就會有一些不利的負麵新聞蹦出來。
比如。
有些影評人或者電影學者,借評論李元青之機,實現貶低華國電影之實。
<《健聽女孩》一出現代版南橘北枳!>
【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李元青在美利堅能夠順利拍攝大製作商業片,迪士尼、華納等公司都能放心大膽的將項目交給他來掌控,甚至還有一個獨屬於他的影視製作公司,夜以繼日的幫他拍攝商業電影。
但當他回國後,第一部電影卻瞄準了聾啞人這一現實主義題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片土地不能承載李元青的商業電影夢。
而我們一些大型製片廠卻因為《英雄》的成功而衝昏了頭腦。
準備付出更多金錢,拍出更大規模的大片!
我們不禁想問,這是否符合當下華國電影發展的主流?
難道商業大片拍多了,電影市場就能真的走向商業化?】
《健聽女孩》隻是引子。
他們想要抨擊的是“大片計劃”。
陳詩人的新電影雖然很多細節尚未披露,但其投資規模之大,陣容之豪華,已經從中影內部員工得知一二。
片場休息時。
謝晉也向李元青發出疑問。
“小李,你說三平他們這麼大規模的砸錢,真能砸出一個繁榮的電影市場嗎?
會不會打水漂啊?”
“有打水漂的風險,也有砸出繁榮的可能。
我個人更傾向後者。
想要造就電影市場繁榮,把當下觀眾拉回電影院。
不砸錢是不可能的。”
“那怎麼不能砸錢多拍幾部,把數量搞上去,讓觀眾有更多選擇。
這樣是不是也能把觀眾拉回來?”
李元青搖搖頭。
“不行,堆數量毫無意義。
全都是些沒有吸引力的電影,就算一年拍一萬部也拉不回觀眾。
就是要靠大片。
震撼的視覺效果,遠超dvd機的體驗。
觀眾才願意花錢走進電影院。
要不然,路邊盜版碟性價比永遠無法超過。”
謝晉坐在一旁若有所思。
他反正是拍不了大片了,下個時代和他已經完全無關,他那些經驗對李元青來說恐怕都沒什麼借鑒意義了。
喜歡再陪劉天仙度過漫長歲月請大家收藏:()再陪劉天仙度過漫長歲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