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特殊拍攝技巧,頂多拿個最佳導演。
有了講解員才讓其中的隔閡消除。
所以,複雜內核的電影想要直抵人心,必須依賴觀眾的思考。
而李元青的電影則不用。
即便隻是看著劇本,杜阿梅都能深受感動。
馬可隻感覺,眼前少年恐怕要給華國電影市場帶來一副新的麵貌。
去繁就簡,專注故事,直擊心靈。
他和小鋼炮的風格也不同,他的故事不需要拚湊,就是一個整體。
李元青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馬可的分析。
“馬可,謝老,你們都是自己人。
我可以跟你們聊聊華國電影市場的未來。
首先,它會變大!
一直大到媲美整個北美。
《英雄》這種規模投資的電影,將來不需要依托海外市場便能實現回本乃至大賺。
其次,它會變得包容。
世界各國的電影,都能在華國找到共鳴觀眾。
這就逼迫我們的導演,在堅持華國自身文化特性的同時,要找到能夠貫通全世界觀眾的情感元素或者模式。
之前那般慢工出細活的狀態必須要變。
因為外國人不理解我們的曆史和文化,他聽不懂暗語,更不能及時捕捉到華語導演想要傳遞的細節。
因此,簡單且完整是一個值得探究的發展方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馬可穆勒聽完,不由想起當年在歐洲,不少年輕人手裡舉著紅寶書的歲月。
其中的文字,簡單卻又充滿哲理甚至直指社會運轉本質!
那些年輕人不需要了解中國文化,但卻感同身受革命情感。
這麼多年過去,自己竟然在一個年輕人身上看見了一點熟悉的影子。
他豎著大拇指對謝晉說道。
“謝老。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呐!”
謝晉苦笑搖頭。
“反正我是看不懂未來的發展。
以後肯定會是這些年輕人的天下。”
當天晚上,張昭按照李元青的要求,在酒店給馬可兩口子擺了一場簡單的接風宴。
謝晉非要從家裡拿出“女兒紅”。
“我每次招待老馬就這個,其實就是陳釀黃酒,他喝的可歡喜了。”
馬可回憶道。
“當年就是謝老教我的,喝女兒紅必須要配醉蝦,我第一次吃的時候不習慣,能感受到活蝦在喉嚨裡蹦跳,那滋味,彆提多酸爽了!”
李元青酒量不大,到最後完全是張昭在和兩個老頭聊天,他本人寧願和杜阿梅女士交流對華國文化的理解。
杜阿梅女士答應李元青,等《健聽女孩》拍完,她能親自來給電影做翻譯。
中文、意文、法文、英語...
她都精通,絕對能做到信雅達!
臨走前,馬可穆勒誇讚李元青請謝晉導演擔任監製這一舉動。
“有你的商業片影響力,還有謝老在文藝領域的盛名,這部電影即便還沒拍完,我也能向你保證,明年必定入圍。
剩下的,就看你的本事和運氣了。”
“辛苦了,還勞你專門跑一趟。”
“誒,不辛苦,都是為了藝術,我不覺疲倦。”
喜歡再陪劉天仙度過漫長歲月請大家收藏:()再陪劉天仙度過漫長歲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