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招娣和劉淑芳隻能關緊知青點的門窗,一邊啃著鹹菜窩頭,
一邊惡毒地詛咒沈棠“吃獨食噎死”、“鬼屋鬨鬼嚇死她”。其他村民也隻能在背地裡酸溜溜地議論:
“嘖嘖,又燉肉了!這日子過的,比地主老財還滋潤!”
“那香味兒……哎,我孫子聞著都哭鬨著要吃,我上哪兒給他弄去!”
“你說她哪來那麼多好東西?天天這麼造?”
“噓!彆瞎打聽!忘了趙二賴了?那煞神的東西,看看都怕折壽!”
這些議論和嫉妒的目光,如同無形的背景噪音,沈棠毫不在意。
她甚至有些享受這種用絕對的生活品質進行的“無聲炫耀”。
這香氣是她為自己打造的舒適圈,也是對周圍惡意最好的隔絕與反擊。
秋收後,農活主要是打穀、晾曬、歸倉以及一些冬閒的農田基本建設,修水渠、積肥等。
沈棠依舊是那個乾活標兵。
體力充沛,動作麻利,分配的任務總是保質保量最先完成。
她的工分記錄本上,數字依舊亮眼。
村民們對她乾活的能力早已心服口服,隻是看她時的眼神更加複雜——乾活這麼猛,吃得這麼好,底氣到底是哪來的?
除了每天的美食和上工外,沈棠的日常生活充實而規律,她真的很享受這種平靜安逸的生活。末世那都不是人呆的地方。
自己院子那一小塊菜畦是她的重點“實驗田”。
她將從空間裡精心挑選、優化過的蔬菜種子,耐寒、高產、口感佳,小心翼翼地播撒下去。
表麵上覆蓋著普通的農家肥,但隻有她自己知道,澆灌的水裡摻入了微量的靈泉水。
她每天都會去看看,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
在彆人看來,這隻是城裡知青學著種菜的新鮮勁兒,沒人知道這片看似普通的土地下,蘊藏著怎樣的生機。
入冬後,柴火是生存的必需品。
沈棠每隔幾天就會背著背簍,拿著柴刀進山。
這既是獲取燃料,也是她探索周邊環境、熟悉地形、尋找潛在資源,如野生藥材、可食用山貨的重要途徑。
她的精神力在無人處可以稍微放開一些,如同無形的觸手,感知著山林的氣息和動靜。
她刻意避開村民常走的路線,深入一些相對陌生的區域。
山林裡的枯枝、偶爾竄過的野兔或鬆鼠,都讓她感到一種末世裡難得的寧靜和野趣。
到了夜晚,“鬼屋”堂屋裡,一盞用墨水瓶改造的簡易煤油燈散發著昏黃而溫暖的光芒。
沈棠就坐在桌前,安靜地閱讀。
她看的書種類很雜:
從空間裡拿出的農業書籍偽裝成普通農技手冊:《土壤學基礎》、《作物栽培學》、《常見病蟲害防治》……她需要係統學習這個時代的農業知識,為下一步更大範圍的改良打基礎。
機械類書籍,同樣偽裝過:《機械原理》、《基礎力學》、《簡易農具製作圖冊》……結合末世軍工知識,她腦海中關於改良播種機、脫粒機甚至簡易水利裝置的草圖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