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小組迅速行動。
研究院外圍的巡邏看似照舊,
但暗哨增加了數倍,
所有監控探頭被秘密調整到最佳角度。
研究院的垃圾清運時間“恰好”被“夜梟”所在的後勤倉庫分管,
清運路線也“恰好”經過一段相對僻靜的林蔭道。
通訊站截獲的那個未登記號碼被進行了技術處理,
任何撥打該號碼的企圖都會被記錄並轉入一個模擬的空號應答,同時觸發警報。
沈棠得到了陸錚的簡要提醒:“棠兒,那個李衛國確實有問題,我們在查。你一切如常,尤其注意你經手的文件廢棄物,和他交流時把握分寸,自身安全第一。”
沈棠心領神會,眼神變得更加冷靜和警惕,但外表依舊溫和如常。
“夜梟”李衛國對此一無所知,
他自覺偽裝得很好,開始小心翼翼地行動。
他利用倉庫管理員的身份,
幾次“恰好”在研究院垃圾清運前路過,
仔細觀察垃圾袋的封裝情況,研究院的機密文件銷毀有嚴格規定,但日常辦公垃圾仍可能含有碎片信息。
他試圖接近研究院的勤雜工,
借口“學習經驗”,套取內部管理流程和信息。
他甚至在一次輔導班上,
試圖向沈棠請教一個涉及高強度材料耐疲勞性計算公式的問題,
遠遠超出一個倉庫管理員甚至普通工程師的知識範疇!
沈棠心中冷笑,
表麵卻依舊耐心,給出了一個公開教科書上的標準公式版本:“李同誌很好學啊,不過這個問題涉及到比較專業的領域了,一般工程上用不到這麼深的。
你可以參考一下《材料力學》第六章的內容。”
既回答了問題,又暗示“這知識對你沒用”,
巧妙地將他的試探擋了回去。
“夜梟”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更前沿或更具體的公式,略顯失望,但並未起疑,隻覺得沈棠恪守保密紀律或者說覺得他水平不夠。
專項小組判斷,
“夜梟”對研究院的垃圾感興趣,且急於獲取實質性情報。
經過精心策劃並報請上級批準,一個“魚餌”計劃開始實施。
幾天後,
研究院機要室按照規定銷毀了一批過期、但無關核心機密的舊會議紀要草案和過時的實驗數據草稿紙,內容經過專家審核,確保即使泄露也無重大價值。
銷毀流程嚴格,碎紙機處理後的紙屑被裝入特製的保密袋,由保衛人員直接押運至焚燒爐。
然而,
在押運過程中,
發生了一個“意外”——一名“粗心”的保衛乾事,實則是行動組成員在從機要室到焚燒爐的途中,
“不小心”掉落了一個未封口的、較小的垃圾袋,裡麵混入了幾張未被完全碎紙機處理、隻是揉成一團的同類廢稿紙!
而這個“意外”恰好發生在“夜梟”李衛國可能經過的路段附近。
果然,
“夜梟”很快發現了這個“天賜良機”!
他強壓激動,趁四下無人,迅速撿起那個垃圾袋,藏入懷中,然後若無其事地離開。
他以為自己運氣爆棚,找到了安全鏈條上的漏洞。
他並不知道,
他彎腰撿拾的整個過程,
都被遠處高倍望遠鏡和隱藏攝像頭拍得一清二楚。
專項指揮部裡,陸錚和保衛處長看著屏幕,嘴角露出冷峻的笑意。
魚,終於聞到了餌的味道!
獲取“情報”後,
“夜梟”開始活動了。
他必須將情報送出去。
他首先嘗試了那個未被登記的號碼,
但聽到的隻是空號的忙音,專項小組的模擬應答。
這讓他有些焦慮,懷疑上線是否出了變故。
他不敢再用電話,
開始采用更原始的傳遞方式——死投,將情報放在預定隱蔽地點,由上線或下線自行取走。